如果還沒睡的話,聽我說個小故事好嗎?

「Hello!曾大豐哥哥你好,我是嗶嗶(消音),是你的網誌小粉絲。很遺憾因為無名就快要關閉了,連帶網誌都會一同消失,所以能不能冒昧請問你,是不是會將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搬家?還是會就此關閉?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可以跟你留下你的那些回憶的新家。」

兩年前,我在臉書的外部信件找到這則陌生訊息,足足被擱置了一年。對方是一位素未謀面的大學生,根據我厚臉皮的推斷,會叫我曾大豐(早期藝名)的人應該是我無名時期的骨灰粉,當下立刻回覆訊息,主動加他好友,畢竟如此煽情的戲碼,我簡直愛慘了。(搧眼淚)

沒多久收到回覆,兩個人就聊了起來,可以聽得出來嗶嗶(消音)在另外一頭多麽激動,其實當下我幾度熱淚盈眶,礙於對話框裡正進行自我形象的造神運動,必須強作淡定。當年從沒留言互動,趕在無名關站之前,卻默默截圖,試著把我說過的話盡可能留下來。

悲喜交雜,那一晚我失眠得徹底。

開心的是曾經我給過陌生人力量,在很多沒辦法堅強的時候,安靜的陪他走過。嗶男還背出最喜歡的網誌裡頭,印象最深刻的字句。連我自己也忘記,當年有成功轉移到隨意窩。聊得正嗨,還特別翻出舊硬碟的備份文件,搜出全文「想聊聊關於26歲」大發慈悲複製給他,開心到像是老友重逢。

只是他不曉得聊天同時,我正處在人生低潮,失去對所有人的信任,把自己關起來。這一晚的談話,想起曾經我視寫作是一種治療,在好多言不由衷,甚至無處傾訴的時候,能在網路上寫些東西,是唯一出口。無名後期轉灰的心情,連他(我懶得嗶了)都發現了。

有神經病私信到精神科,希望能分享一則影片,內容隱喻憂鬱症患者求助無門,被周遭的人用「是你想太多」來搪塞。想法簡單的人,會比較容易快樂,反之,容易不快樂的人,往往是太過纖細敏感,招來痛苦。如果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務必要撥一點時間,用心傾聽他。

只是,我的問題是不願意透露軟弱,習慣有苦不說,於是讓負面情緒變成文字,無聲的平衡。每個人的出口不同,要試著在失衡的情緒裡找到一絲絲安定的可能。就好比我把無名網誌變成一個巨大的垃圾桶,開心不開心都往裡面倒,不擔心沒有人要聽我說。

那天晚上,我先想起不快樂的自己,再想起快樂的自己,溫暖的感覺跟著天光同步緩緩燃起,才安然睡去。

#星期天晚上的慣性感性
#她說寫作是一種治療
#故事說完了晚安晚安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