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離開媒體的你跟沒離開媒體的你,還有對媒體懷抱理想的無數個你

20170907_0030-e1505648238521.jpg

不久前,微信朋友圈裡的許多媒體同行,先後轉發一篇來自「烏雲裝扮者」的文章,標題寫著:「離開媒體的你,沒有離開媒體的你,是否願意回答這25個問題。」內容是講述作者,一位曾經的雜誌人、媒體人,在整理郵件時發現一封無效信。

幾年前,正當所任職的中國版《GQ》雜誌籌拍一部關於傳統媒體人的紀錄片,開拍前不久,主編發來一串與職業相關的問題,脫離不了心路歷程,雜誌工作為人生帶來多少改變,討論到網路對應傳統雜誌的衝擊、對策,最後一題要求講述自身故事,在職場裡改變至深的一次工作經驗,喚醒雜誌人的苦心回憶。

「每天都有人,資深的或是不資深的媒體人,正源源不絕的離開媒體,一個我們曾經追求並摯愛、付出耐心、付出睡眠、付出理想的行業,然後又源源不斷地成為另一個行業的新人。」烏雲裝扮者。

認真思考每一則問題,像同時回顧自己的職場頭十年,指尖緩速滑動,認真把所有留言看完,幾乎是紙本雜誌人的心聲。一位擁有12年資歷,來自中國版《Vogue》的時尚編輯說:「我想發點聲音,在這一片『大船將沉,快跑快跑』的聲音裡,講一點媒體人的堅守之道。因為喜歡,所以堅持,目前也打算堅持到紙媒的最後一分鐘,就像《海上鋼琴師》一樣。」

真是有種說不出的魔力,參與雜誌編輯像給一介理想主義者餵食迷幻藥,無法自拔,身邊有不少雜誌人打死不退,就算沒路可退,也洗腦自己以不變應萬變。團隊縮編、遇缺不補、一人當兩人用,甚至調職減薪,工作條件再不合理都可以忍氣吞聲。

前一秒在記者會或派對上喝著香檳,一回到公司接到資遣通知,從天堂直通地獄大有人在。一覺醒來發現公司改組,轉手經營,收到來自老闆的溫情信件感謝過去的齊心努力,一切好事只到月底,環境不景氣緣故決定退出雜誌市場。

20170907_0024

不知何時開始,聽聞這類消息已經麻木,難掩惋惜可是莫可奈何,不管怎麼努力,畢竟多數人只是受雇一方,不是資本家,沒有誰的飯碗捧得穩,位置爬得高,反而被當成肥貓第一個抓來開刀。媒體波動太劇烈,原以為社群興起能讓紙媒找到一線生機,沒想到受制於社群軟體的數據限制,短短一年流量崩盤,入不敷出,此刻紙媒跟網路雙頭燒錢。

14年秋天離開最後一份純紙媒單位,向前望去一片茫然,當時朋友介紹幾個獵頭(Head Hunter)顧問,媒合幾家公司都不了了之,其中有一位人資跟我說:「曾先生其實你的學經歷背景都不錯,只是雜誌編輯的工作太專業,除非打算在同個產業裡流動,要不然以年資來論,要跨到其他產業且薪資符合期待會有難度。」而這個單位在上月初宣布轉手經營。

20170907_0091

媒體人是有風骨的,又尤其雜誌被歸類在文化事業,文化人努力創造優質內容將初心傳遞給讀者,聽來多麽有理想。脫離理想,之於整個經濟體,時尚領域的編輯技能顯得微小,進入媒體教我認識整個世界,但當下肉體好像被困在口中的整個世界。每當跟同業友人聊起這段,彼此都會唏噓不已,我們搭著鐵達尼撞上冰山,曾經意氣風發登船的每位乘客此時即將沒入海底。

主流媒體失勢,雜誌編輯的下一步何去何從,我沒辦法說個準,只是轉換數位領域的那段職涯,讓我瞭解到網路時代不可能有安穩二字,成功沒有公式,其實任何產業都是。

抽離迷幻拉回現實,工作本質是以勞力換取金錢,金錢雖不是萬能,但它帶來更多可能,甚至做到別人所不能。成就感、榮譽心、大眾形象、地位都是附加價值,把附加價值看得太重,在這個世道得來的只是辛苦而已。

每一份工作都是在認識自己、累積經驗往更寬闊的未來走去,職場要有目標,但別只有單一目標,就算只有一個,也不要只懂得直直的走

Photo by Debbie Kuo Watch by Bell&Ross BR U2-94 Bellytanker Shirt by HUGO BOSS 本文同步刊載於2017年八月號《MRRM》雜誌
新鮮人卡關必讀的職場求生指南《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發行以來深受讀者喜愛,2022年四月再版上市,在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 Books.com誠品線上幫幫你。

3 thoughts

  1. 看著自己從事已久的產業轉型或是落寞,
    都有一種原來時代就是這樣改變的感慨。
    有一種被拋棄或是該獨立的莫名糾結。
    我也花了好一陣子接受,
    想著做了十幾年的工作就這樣產業式微,
    沒法養自己了,有種啊~~~
    就算要轉行也不知道要做什麼的無奈,
    最喜歡就這個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