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年底,同溫層的話題焦點全落在唱片圈,幾位天后不約而同搶在12月發片,林憶蓮、蔡依林、蔡健雅、陳綺貞、艾怡良⋯⋯都是金曲獎常客,已經有好幾年沒感受過這等能量,聽不完的質良作品,專輯充滿話題性,只要是跟生人接觸的場合,總會聽到有人問:「最近有聽新歌嗎?最喜歡誰的新專輯?」很難得有話題會贏過星座、贏過朋友八卦,雖然我已經記不得上次跟朋友煞有其事的討論誰的歌好聽,究竟是幾年以前。
我這年紀的大多數人已經拿新歌沒輒,除了特別關注的歌手,耳機裡最常反覆聽著舊歌,尤其是那些害怕知道年份,老土到會忍不住唱出聲的芭樂情歌。跟幾個九零後的前同事去KTV,我越來越可以冷靜,這幾年流行的嘻哈跟饒舌,我一首也唱不來,更別說嗨。每當氣氛正熱總會聽到有人問:
「威廉你幹嘛都不唱歌?」
「不是我不唱歌,是我想唱的歌都很解。」
「不會啦!你就唱。」
耐不住請託也不想掃興,只好移坐到點歌的螢幕前,從排行榜的最後一頁往回找,年紀超三趕四奔五的人,總能在後面幾頁尋到知音。熟悉的歌少說都十年、二十年起跳,越悲傷我越能詮釋,苦到骨子裡的情歌唱起來特別過癮,傾盡全力拉完最後一個尾音,把麥克風放到桌上發現全場安靜,似乎是我獨自陶醉,尷尬之餘,趕緊喝兩口台啤壓壓驚。

那麼,聽慢歌的人呢?
向來天后等於流行指標,過往挑選主打以撕心裂肺作為標準,越能引起情感共鳴宣傳策略早就改變,我跟幾個音樂人朋友聊起這件事,說也奇怪,華語的情歌市場崩解於無形之中,以傳唱度來說,反倒是能激起群眾意識的直白歌詞,從歌裡道盡生活悲苦,不需要拐彎抹角的情感表達,越直率越有力,再混進電子音樂跟趨近於悲鳴、吶喊的人聲吟唱肯定會賣。
細數天后月,林憶蓮的〈沙文〉隱喻社會的主流意識打壓,蔡依林〈怪美的〉抨擊世人對於美醜的主觀定義,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美,不該被定義,蔡健雅更在《我要給世界最悠長的濕吻》這張專輯裡說要捨棄情愛,一曲看待生死問題的〈遺書〉引起廣泛討論,成功創造新歌聲量。
幾張熱議大碟,除了陳綺貞守住民謠市場,依舊是還算迷人的小清新,小情小愛在我耳裡,聽起來多少都是時代的眼淚,點開排行榜僅有三成不到的新歌唱著抒情,不禁想問那些聽著芭樂情歌的人都去哪了?對啊,去哪了?其實哪一代的人不失戀、不愁悵,需要歌曲慰藉的聽眾還在,只是網路時代,有很多事情發生得很突然,又很突然的結束,像是我們都需要的愛情。

從打招呼到上床,接著失去聯絡用不到幾個小時,也算是一種愛嗎?
滑開手機,有太多社交App可以選擇,要認識一個人太容易了,要不認識一個人也很容易,只要一鍵Block就行。久而久之,傷心的時程被縮短,很快結束,意味著可以很快的再開始,過往慢火細煲的愛情變成大火快炒。從眉目傳情開始,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說話,寫信、等待、醞釀感情發生,如果愛是一道波幅,在這個時代應該快速得像蔡依林手中的彩帶,急促、華麗得讓人目不轉睛。
前幾天看了電影《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維克多(Wiktor)跟蘇拉(Zula)在二戰時期的波蘭,相愛離散,好不容易在巴黎重逢,在黑夜裡並肩走了好久,路的盡頭簡單擁抱話別,強作釋然,走沒幾步,突然zula回過身,衝上前去緊緊抱住Wiktor,顧不得已婚身份跟路人眼光,一記很深很深的吻,知道嗎?後來他們再度分開,連一句道歉都得要花一整天打電報、留言,實在耐不住了,就連夜搭火車從巴黎到華沙,哪怕是共產封鎖區。
他們的故事橫跨一、二十年,節奏緩慢不輸老掉牙的《梁祝》,唱完幾十個章節都化作兩隻蝴蝶,就是聽不見一句我愛你,劇末燈亮,看戲的我們全哭了,感受到的是真真切切的愛。

芭樂情歌市場還在,只是從發生到結束非常急促,慢歌變快歌。
情人節前夕,幾個老是嚷嚷孤老終生的好友陸續脫單,大家像丟捧花般,紛紛送來正能量給打定萬年單身的我,是有點措手不及。權力、階級跟框架,所有這代人想在歌裡平反的,我何嘗沒有共鳴,但要是說到愛,我還是習慣迂迴,聊沒幾句要立刻見面的節奏似乎把聽芭樂情歌的人拋離,時不與我。
愛情容易到手,少了得來不易的苦澀,有話直說是一種流行,完完整整投射在聽眾需求。解嗨的我不願認老,偶爾試著學點新歌,好到錢櫃能壓得住場面,可惜排行榜歌曲的傳唱度再怎麼高,很難感受到刻骨銘心,就是唱不到心裡去,透過網路認識的對象也是,試了好久,才發現彼此不適合。
與其歌詞裡大聲說愛,為什麼不愛,我還是喜歡土裡土氣的問一句:「你愛我嗎?」
Photo by Debbie Kuo
Product by Maison Francis Kurkdjian、Three Taiwan、Byredo(10/10 apothecary)
若是真心愛我,愛到想要有多點互動,請到臉書找秘密社團「青春有限公司」,回答完三個問題,就可加入。
《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https://goo.gl/UtrmBS
Youtube:https://pse.is/APHKC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nother.wt
Website:http://williamtseng.com
Love given for promises k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