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就看你欠缺專業能力,還是全場掌控力

前後待過不少公司,聯絡得最頻繁的是其中規模最小的一間,當時整本雜誌的編輯、企劃加上業務,不過六、七個人,吃個中飯得出動整家公司,必須猜拳決定誰留守辦公室,幫忙接電話跟收快遞,人力太過精簡,無論是功能或情感面的組成太像一個家,缺一不可,回想起來心頭總是暖暖的。

待在這家公司將近兩年時間,是職涯裡最歡樂也最難忘的一段,由於組織架構太過扁平,大部分的職位是老闆直接管理,彼此沒有競爭意識,每個人都是一條龍作業(偶爾是多條龍),沒法挑事做,也沒有空間偷懶,事情不做沒人幫得了你,到頭來還是得自己完成,互不干擾所以氣氛融洽。

小公司所有的工作項目必須得一把抓,可以練習獨當一面。

看似悠哉,節奏卻像大火快炒,雖然被放在最基層的編輯職位,但其實我是整本雜誌內容的聯繫窗口,跟總部溝通當期內容、藝人上封面跟品牌活動邀約都得經手,瑣碎的事也不少,小到要連改一個字都要特地發信,轉寄給全公司,一雙手一個腦袋,時常慌張度日,只要能把事情做完就是成就。

下一站,轉到另一家大型媒體集團任職,同樣是基層編輯,報到當天一出電梯說明來意,櫃檯人員就將我帶到新座位,早早就放好一份到職表格,電腦跟分機都設定完畢,一張便利貼寫著帳號密碼。還來不及跟鄰居自我介紹,部門裡最資深同事走過來說:「威廉,可以打擾幾分鐘嗎?我帶你去認識公司同事跟周圍環境。」

轉職過程像從家裡自學,突然間被送到私立的貴族學校,眼界開了不少。雖然也待過其他雜誌社,但從業界最迷你、換到最龐大規模的公司,落差大所以銜接得特別辛苦,上班第一天明顯感受到制度化,連領用一塊橡皮擦都必須照著流程來。

在大公司不只得把事情做完,還得把事情做到最穩、最好。

嚴謹是這家公司特有的文化,關於內容,總編讓我明白百裡挑十跟千裡挑十的成果絕對不同,一點妥協空間都不給,相較於上家公司的溫情,這裡顯得肅靜許多,每個人像根螺絲釘,想盡辦法鎖到最緊,好讓這台機器能順暢運作。並非冰冷就是負義,拋開兒女私情,追求成效至上的工作環境,像是軍事教育,把我一直以來過度放縱的做事方式,猛力拉回軌道。

有好一陣子,我很迷戀成為權力中心,凡事都得由我決定的優越感,在小公司最容易被沖昏頭,經過幾段洗禮,才真正感受到制度的重要性,雜亂無章的工作節奏很快就會把人壓垮,無論規模大小,能做得住的工作環境一定是分工明確,大小事都有明文規定,就連判斷員工表現有一套標準作為依據,賞罰分明,大公司相對比較容易遇到,尤其是業界的老字號,確實有它存活的道理在。

職涯初期,盡可能先往完善的體制走,規模越大越好,就算職位低階也在所不惜,學會被管理才知道如何管理,一但習慣Free Style就很再難接受制度。若是起步條件不如人,沒有名校加持,更沒有攤開像同花順的證照,長相稱不上是道菜,平凡如我們可別太快喪志,不妨先從容易入門的小公司,找工作性質接近、職稱類似的職位磨練專業,培養實力,既然技不如人就得做好蹲點的打算。

把專業能力磨到一定高度,在職場上會是一張保命符,掌控大局的經驗不用太急著要,等待時機成熟就會把你推到想要的位置。

大公司的「好缺」門檻通常不低,面試關卡越多,越需要具足條件的職缺,照常理說薪資跟福利不會差到哪去,兩萬五還得會十八般武藝的無良職缺,用肉眼就可以判斷,別傻到往火坑裡跳。要留在小公司當山大王呼風喚雨,還是加入大公司生產線做個稱職的作業員,追求專精,剛畢業的我跟已經工作十年的我,想要的工作模式肯定不同。

若要重新選擇,我仍不後悔於菜鳥時期想盡辦法往大公司鑽的勇氣,就算助理薪水撐不住生活,咬著牙能學多少算多少,有滿滿的資源可以運用,慢慢累積成為轉職籌碼。就算換到人丁單薄,成立不久的新創公司,也有把前東家的成功經驗複製過來,建立制度的真本事,有這些帶得走的無形資產,往後要談到高階職位不是難事。


Photo by Debbie Kuo

Product by Paper & TeaApothia(10/10 hope)

若是真心愛我,愛到想要有多點互動,請到臉書找秘密社團「青春有限公司」,務必回答完三個問題,才會放你進來。


 
新鮮人卡關必讀的職場求生指南《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發行以來深受讀者喜愛,2022年四月再版上市,在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 Books.com誠品線上幫幫你。


《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https://goo.gl/UtrmBS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nother.wt
Youtube:https://pse.is/APHKC
Website:http://williamtseng.com

5 thoughts

  1. a really nice article. 我永遠都忘不了剛從agent(經紀人)換跑道到agency(代理商)時第一週面臨的震撼教育。台灣經紀公司的規模大多迷你到宛如家庭代工,而當時轉職是卻是進到某本土廣告集團下的行銷公司,制度之繁瑣讓我不文明到彷彿劉姥姥般的一直鬧笑話;而marketing對我來說完全就是一個陌生領域,當時on board時是12月初,正好趕上代理商最焦頭爛額的月份,同事們也忙得自顧不暇沒人管我應該要幹嘛(或說不知道我能幹嘛),某天下午經理要去集團總部開某客戶的brain storming時看我在發呆就叫我一起去開會,我一進入總部會議室後赫然發現這個brain storming是集團旗下所有的子公司推派3-4人出席、在場約有廿~卅人的大型會議,等集團大頭入座、開始討論時,每個人一個接著一個地打開筆電,唯獨我一個人是打開筆記本… 那個moment根本就是Reese Witherspoon在金髮尤物第一集裏在哈佛上第一堂課的場景活生生的在真實世界上演…(遠目)

  2. 有些公司不算大,頂多中吧,享受不到大公司那種完善的體制,工作項目還是要一把抓,然後因為不是10人以下那種編制公司,流程還馬虎不得….
    沒待過小公司(工作室),接下來想去試試看

  3. 有的公司不大,頂多算中吧,沒有受到大公司的完善體制,大小項目還是要自己包,然後因為不是10人以下的編制公司,流程還馬虎不得….
    沒有待過小公司,接下來想去體會看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