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連離職都不能自己掌握,到底你還能掌握什麼?
踏出舒適圈的難,是因為害怕冒險
某次開講座分享主題「離職去旅行」,離場前觀眾建議我說:「你若再多分享離職前半年的心境,會更好點。」當下很狐疑為什麼,隨之才理解離職最痛苦的不是決定,而是萌生離職後對未來的不確定。 社會是個大染缸,現實是把磨刀石,能把充滿青春熱血的職場菜鳥折磨到靈魂半殘,常自我懷疑到底哪裡做不好、不夠多?為何某人都可以升官加薪,自己仍卡在中間管理階層,整日被老闆罵、客戶嫌、同事捅樓子?不想再繼續,但怕沒收入的日子更苦悶。 職場待得越久,越怕離職,怕離開了熟悉的環境,迎面而來是更糟的環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剛開始我會告訴自己三年後就要去新的環境挑戰,但三年之後又三年,怕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
人人都在職場地獄裡翻滾,憑什麼你可以離開
離職去打工度假前,我問了共事多年的同事:「你覺得我出國一年,好嗎?」同事說:「你不怕回來就沒你的位置嗎?」對於很多人來說,有眼前一碗飯吃,勝過你有幾百個夢想,寧可卡死死,也不要輕易放開。 隨後我問了中學同學:「你覺得我離職好嗎?」同學說:「逃避工作不是好事,你想點實際的作為。」對於同年齡的人來說,每個人都在夾縫中生存,你怎麼可以當逃兵。最後我問了神明說:「觀音媽,這年紀出去好嗎?」神明給了一支籤,轉身手刀查詢,意思大概是「你的人生好自為之,自己去選擇」。 多年後才明白,為什麼身邊認識的人不鼓勵你去離職,因為每個人都在職場地獄裡翻滾,憑什麼你可以離開,說走就走,要死當然大家一起死。

離職不能解決現實困境,但離職後很多心理問題就都解決
我的離職信,寫了一年修修補補,這個決定,籌備一年瞻前顧後,最終在眾人挽留下得到離開的祝福,他們說:「回來,這個家還在等你。」這點真讓我備感溫馨,甚至痛哭流涕,認為是公司大恩大德,未來必當報以大恩。 但歸來後世界沒有變,只有我的荷包變很空;職場生活沒有改變,我卻痛恨低薪;身邊所有的人都沒變,但我卻變得不想妥協。回原公司後,認為若非我有職場利用價值,老闆也不會輕易收留我,倘若持續用感恩的心回報公司,那麼領低薪替公司做牛做馬也只是剛好而已。 旅途中教會我,解決眼前的磨難就可以迎接嶄新的明天,不過職場困境不是我一個人能解決就解決,牽連到諸多人、錢、制度,是個巨大又複雜的多角習題,倘若決策者老是徘徊猜忌,即使我是孔明再世也最終無濟於事。 那麼,不能解決時,請認份付出勞力,奉獻滿額時數與專業素養,下班後可以選擇成就另一種生活,不再糾結職場的誰在背後說你壞話,或茶水間的流言蜚語。
現實是一個框架,但不是框住人的地方
我想,過去為什麼如此痛恨工作,醒來的第一刻就想離職,大概是過去職場只帶給我生存的意義,卻沒有生活的感動。離開回來才發現,當你眼界不夠廣,離職次數不夠多,自信心不足,才會害怕離職。 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沒什麼事是喝一碗奶茶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喝第二杯。」套這句話來說,沒有一次離職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離職第二次。
離職不是為了解決職場問題,是解決自己的問題。
之後有人問我:「離職去旅行,好嗎?」我都會說:「Why Not ?」如果連離職都不能自己掌握,到底你還能掌握什麼? 本文摘錄自《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 Text by 謝雪文(雪兒CHER)
- Book by 時報出版
此書寫給一群跟我有同樣的靈魂,不卑不亢地頑強耍廢,不再逼自己長大變好的人。 半熟,不熟,原以為40歲老該成熟,結果活的就像20歲般不上不下。人的迷惘,是一輩子的功課,沮喪跟不安會一再地重複,追求沒有夢想的理想人生,踏實追逐自己認可的生活,就算再壞,日子都會好起來的!
推薦搭配服用→《威年催眠秀》S01E17|談成長:辭掉工作、花光嫁妝、用力旅行,換來一個不隨波逐流的人生 feat. 雪兒
▪️ 一個人睡,好過兩個人互搶棉被 ▪️
《威年催眠秀》第二季「新獨居時代」正式開播,每週日晚上九點更新。
追蹤《威年催眠秀》專屬 IG 頻道 @williamtsengshow,當集來賓精彩金句、私房彩蛋搶先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