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的深夜,收到一則遲到半年的道歉訊息,更早之前,聽聞他和同居多年的女友分手,別人的感情事我向來不過問,只在乎淨身出戶的他現在過得好不好,老朋友即便不常聯絡,我還是會留著一份心思掛念,默默觀察他的社群發文推敲近況。
有次見他口氣生無可戀,我終於忍不住主動關心,即便自己當時已是泥菩薩過江,還是勒緊褲頭、捲起袖子出錢出力,幫忙度過難關。等到約定好的時間遲遲未有回應,我還是願意寬容。他的訊息總是一搭沒一搭地,再牽強的理由我都願意接受,但最後變成不讀不回,我失望的心情並非錯信於人,而一番好意卻讓我失去一個朋友,我的情緒很難不由自責轉為憤恨。
心灰之餘,寫了一段話給他:「好人跟壞人的標準在於個人,但我的判斷方式比較簡單,就看有沒有良知而已,人一輩子很長,提心吊膽地活著很痛苦,或許你很習慣對不起別人,但這會讓你越陷越深,脫離正軌越走越偏。」看到已讀,我便選擇放掉這個人,沒料到半年後收到回覆,隔天我們通了電話,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他愧疚地問:
為何要一再包容承諾跳票的他?
這才曉得,他麻煩過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輪,已經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孤立無怨的死局原來是自己造成,這才從渾渾噩噩的日子裡清醒過來,開始知道振作,先顧好工作有穩定收入,失信帶來失序,結成難以下嚥的惡果。我回說:「我以前也愛耍小聰明逃避問題,繞來繞去最終還是得面對。」
「說到做到」一開始是非常沈重的壓力,但我所見過內建信任感的人,通常也會吸引到正向的人,彼此樂於互相分享資源,交流好事跟不錯的合作機會,甚至願意把身邊同樣的「好人」介紹出去。能受付承諾的人,他們人生是否稱得上成功我無法斷定,但日子通常不會難過到哪去,好人好事會自動來靠近。

絕交,代表重新開始的決心。
十年人際關係悔過書,有割捨、和解與彌補,
55篇重塑自我的處世準則,
從此擺脫損友磁鐵,建立不再糾結的關係守恆定律。
成人的世界裡,得要帶點刺勇敢前進。
嗨!威廉的第二部作品《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2020年五月正式發行,在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Books.com幫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