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只是一個簡單的感覺,它不會有模樣,也不該有界限

「你是誰教我狂戀,教我勇敢的挑戰全世界。在一樣的身體裡面,一樣有愛與被愛的感覺。」—《愛情的模樣》(1999)

從手機功能可以設定音樂鈴聲開始,我的手機鈴聲就是《愛情的模樣》,到來電答鈴出現,接著這幾年打電話的人少了。每個月我還是會花30塊,把這首歌設定在播放清單裡,像是提醒。

熟一點的朋友都知道我非常、非常喜歡《愛情的模樣》,事實上我平時不太敢唱這首歌,光是聽到前奏的吉他刷弦聲,臉色就開始凝重,所有快樂與不快樂一起迎面而來,沒辦法招架。

這首歌有我太多的回憶,幾乎所有回憶都是關於愛。20年過去,我還是摸不透愛情到底是什麼模樣。但我知道愛會讓一個人變得勇敢,為了成全幸福,可以奮不顧身的對抗全世界。很少人會注意到這首歌名的英文被翻成「This is love」,很簡單很純粹。我才意識到,其實

愛只是一個簡單的感覺,它不會有模樣,也不該有界限。

螢幕快照 2019-05-18 下午12.32.16另一部同被翻譯《愛情的模樣》的巴西同志電影「The Way He Looks」,內容講述一位失明的17歲青少年李歐,在青春初熟之際,用觸感、用嗅覺、用聲音、用嚐的,甚至用他一顆真心,體會何謂愛的感覺。就算看不到,還是能感受愛,期待得到一個吻的純愛心情,終於得到回應。

電影主題曲選用Belle and Sebastian的〈There’s Too Much Love〉,劇末兩個人在放學後的房間藏不住開心心情跳起舞來,斜曬窗光模糊了模樣,暖色系的畫面看得出來兩人笑著擺動著,看懂這一幕的心情,當下在電影院裡竟然濕了眼眶,或許是呼應到身體裡某一塊缺憾,才會感動異常。

昨天是立法院審同性婚姻法的重要日子,跟室友約好一早八點多搭計程車直奔現場,中午,因為要趕著回家處理工作,我一邊走一邊回頭,想再看幾眼擠在中山南路的人,抓緊傘柄的,包裹著彩虹旗的,壓著帽緣的都盯著前方,雨越下越大,整個世界都失焦了。

我試著讀出他們臉上模糊的表情,每雙眼睛裡的希望如熊熊烈火,才知道原來人類的燃點那麼高。專法審到第四條的時候我剛搭上公車,坐在背對司機的位置,聽到三讀通過,我先掐住自己嘴巴,再換成捏大腿想忍住哭,突然好想跟一個人分享我有多激動,但他早已走遠。

同性婚姻法通過的當下,那個最想第一個跟他說的人,肯定被你深深地愛過,當時強辯說只有喜歡,還不到愛。其實都是口是心非,要是換個時空來到今天,敢或不敢就不會是藉口了吧。

下了公車,我突然哼起一首歌,一首藏著很多秘密的歌。


我的新書《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已經上市,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Books.com幫幫你:購買連結


《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https://goo.gl/UtrmBS
Youtube:https://pse.is/APHKC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nother.wt
Website:http://williamtseng.com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更渴望祝福,爭一種生而為人的平等權利,聽起來有多心酸。不管是同性愛或異性愛,深信所有的愛都能讓世界變得更和諧、更美好。

我想在眼皮底下看著所有所愛的人都幸福,受到法律保障,不再汲汲營營於仇恨與抗爭,為爭取基本人權而走上街頭。」—寫於 2016.12.10. 婚姻平權遊行前夕。

One thought

  1. 自動引用通知: 讓我用三張專輯說完青春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