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張艾嘉用倒敘手法,以半自述的回憶錄像來拍這部電影,片頭就說:「我一直很想拍一部愛情故事,一個簡簡單單的愛情故事。」其實,哪段愛情的發生不是從簡單開始,因為複雜到難以收拾而結束,《心動》的開端是一場聖誕舞會,主角浩君(金城武飾)跟小柔(梁詠琪飾)一見鐘情的很自然,而那一年我正好是故事主角的年紀,16、7歲的我們,愛情總是來得突然來得措手不及,燃起的星火用光速燎原。
因為年輕,所以遇上了總能奮不顧身。
早些年看《心動》,主角浩君跟小柔始終沒辦法好好一起,來來回回就夠把人給虐慘,為成全對方而選擇一個人到日本的浩君,像是放逐,總是在天臺彈著吉他,拿著底片相機往天空拍,一直拍,無助到對著鴿子說話,是前半場電影最傷我的一段,成年後幾次曲折的愛情,越來越能感同身受要逼自己不去想一個人,究竟多難,又尤其是原本完整的愛情被切成兩個世界。
「這就是我想你的日子,把他全送給你。」
故事最後,已是中年的浩君(戴立忍飾)在機場交給小柔(張艾嘉飾)一個木盒,起飛前小柔打開木盒,裡頭是一疊天空的照片,照片背後寫著日期、天氣跟零碎情緒,物換星移的歲月裡夾著一張女中學生的大頭照,是最初的小柔,那個以為會天長地久的自己。2017,18年後的我都這麼大了,這一段始終沒能忍得住,還是大哭。
這齣戲不斷重複著「遺憾」,而無數遺憾的後座力是來自於試著遺忘,耗盡半輩子來告訴每個在愛情裡外的人,遺忘有多難?我老是邊走邊想著一個人、一件事,甚至貪心點是整段過程,想著想著又猛然抬頭,曾經並肩的人怕我危險,老是在一旁提醒著走路要看路,都這麼大了,還是好容易被諸如此類的微小情緒、小劇場給牽絆住,想了半天,卻也沒料到現在是自己一個人走。
日文片名取作「君のいた永遠」,意思是你永遠都在,我的心動歷程走過18年,來到故事裡主角各自生活,能看淡愛情且成熟到能順應遺憾的年紀。到這一刻敲打著自己有多喜歡這部電影,才意識到不斷擦身,只是一次又一次證明有緣無份。
《心動》到最後是必須往心裡藏的苦,得不斷用其他的感覺來揣摩愛情,掩蓋過無法對誰說的苦。
2011年拍完莫文蔚的往後幾天裡,一直暗暗後悔著忘記把《心動》的電影畫冊拿給她簽名,整齣戲裡我最喜歡陳莉這個角色,比起主角兩人逼近灑狗血的愛情故事,這條支線更加曲折,更是瘋狂的愛,用盡所有方法,甚至最後跟浩君結婚才發現自己永遠進入不了這段關係,注定是配角。這種有點缺陷與嫉妒的感情拉扯,跟自己的現實人生相近多了。
相隔18年再看一次《心動》,電影尾聲音樂響起,天空滿佈的雲裡透出一道光,才明白不管繞過地球幾圈,對於沒能在一起這件事,也沒看得那麼重了。不完美的愛情堅持到最後,你只希望對方好好活著,有一個愛他的人看顧,歲月靜好,可以的話偶爾捎個訊息就足夠,就算當初是你,未必是預期的圓滿結局,心裡有彼此就夠了。
能有這般釋然,得用無數失眠的夜跟心傷來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XmU300DRc
「一個人孤獨老去我不怕,
我害怕,到老都不知道怎麼面對孤獨。」──威廉
五十篇作為時光寶藏的散文,
書寫著一人生活的悠然自在、心沉意定。
獨挑大梁的獨角戲,結局一定很幸福。
威廉首部散文創作
《我忙著孤獨:獨居時代的悠然自在》
2021/12/20 已正式上市。
One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