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25萬人走上街頭,為同一件事努力,用平和理性的態度訴求婚姻平權,除了感動還是感動,這一幕相信會被剪進許多人的人生跑馬燈。所有在時空對比之下有著特殊身份的族群,包括同志,最渴望的就是被所愛的人認同,家人的支持一定是他們往前走的力量。
昨天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 聊到《逆女》(2001),而我想回顧的是相隔兩年的公視大戲《孽子》(2003)。導演曹瑞原改編自白先勇原著長篇同名小說,故事背景發生在六零年代末期的台北。主角李青是一位眷村少年,偶然間觸發壓抑許久的性向,退學、趕出家門,被自己原生的世界放逐,流連公園。
一腳踏入真實的同志圈,接著一連串沈重際遇,在七零年代初期的台北城裡不斷的找尋歸屬感。劇中,未被社會認同的同志身份,被比喻為公園裡的青春鳥,一心期待著有天能飛出水泥叢林,翱翔在真正的藍天。
在那之前,雖已經是白先勇老師的小白粉,《台北人》跟《寂寞的十七歲》看過不下三次,《孽子》我先是看完電視劇,才回頭看小說,很難得電視劇的改編不輸給原作。找來大提琴家范宗沛擔任全劇配樂,戲已經夠悲、夠虐心了,襯上低鳴的琴聲,時常把我這個乾眼症患者,逼出個幾滴淚。這部戲演完多久,我內傷就有多久。
20集長度跟切分段落的精準度恰到好處,劇中啟用范植偉、楊祐寧、張孝全、金勤、吳懷中、馬志翔,以及柯俊雄、王玨、柯淑勤、丁強、庹宗華⋯等新舊演員各半,每個角色都是一時之選。值得一提的是演過《孽子》這批當時的鮮肉演員,除了范植偉多次引雷自爆,其他人在戲劇領域日後都交出不錯的成績單。
每一集的片頭是主角趕出家門的那天,父親咒罵的力道交錯李青失望與茫然的表情,邊哭邊逃,我看一次揪一次。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名為「傅衛」的支線角色,是職業軍人,偶然在部隊裡洩漏性向,事後得不到父親的包容與安慰,選擇舉槍自盡。多年後,傅衛的父親代替李青跟榮民身份的生父求情說:
如果你覺得一生效忠的國家,讓你變成無依的孤臣,你又何必一定讓敬仰你的阿青,成了罪無可赦的孽子!
這番話更希望所有同志的親人能看到。我常在想,如果當年的李青跟新公園裡面的同伴,來到2016年的今天,是不是這齣戲就會是圓滿收尾?答案實在沒辦法說得準,所以我們還不能放棄努力,讓同性婚姻能坦蕩的攤在陽光下,享有平等權利。
《孽子》全劇:http://bit.ly/2h9sB6l
#孽子
#crystalboys
#全劇帥哥密度極高力薦腐女
#另一看點是滿滿的台北舊城街景值得回味
#別人不支持不勉強
#家人一定要挺家人
#婚姻平權
#legalizegaymarriage
#修改民法972
#反立專法
#基本人權
電視劇小說外,多年之後還去看了舞台劇
莫子儀的阿青與吳中天的龍子的詮釋也很值得看 (也帥)
即使故事走向早滾瓜爛熟
現場演出力道還是讓我淚流滿面出劇場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