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巴不得給他兩巴掌,回過頭來卻是最該謝的第一個主管

img_2126.jpg

一直到離職前,都還認為自己在第一份工作懷才不遇,沒受到主管跟公司的重視。一開始應徵上的是編輯助理,帶著我的正職編輯在第三個月離職,絕對是中二性質的使命感跟好勝心作祟,幾乎用盡吃奶力氣,試著把他的工作給頂下來,沒日沒夜的加班,腎上腺素照三餐噴,當時只有一個強烈念頭:「升正職。」

能在最短時間內從助理轉正職,期望能夠獨當一面,形式上的少年得志像碗迷湯,我想都沒想就快速三個shot下肚。當時待在企業刊物部門,名片上掛著執行編輯,工作性質類似專案管理,幫品牌端或百貨代編會員專刊。

所幸身上有些編輯底子,把開頭當成百米最後十公尺般死命衝,逼自己在最短時間就上手,起初幾個小型專案運作得還算不錯,偏偏出紕漏的是某家百貨的季刊,是大客戶。

這是我頭一本從頭到尾都負責的刊物,同時是公司固定年約的死忠客戶,出刊後一送到商場,開始電話響不停,原來書裡有好幾項單品的品牌錯置。一天之後,一本被訂正過的雜誌,像是老師改完的作業本被放在我桌上。很快地,就被C姓主管(部門總監)約談想瞭解細節,腋下開兩管水龍頭,濕到不能再濕,出這種包通常是凶多吉少。

幫威廉拍73408

狀況釐清,發現是印刷廠抓到舊檔案,沒把第三次校對的稿件更換過來。想當然客戶要求重印,經過協議,印刷廠跟公司共同吸收成本,各付一半。可是心裡很不能理解,甚至覺得委屈,其實錯不在我,整件事的處理方式像是揹了一次黑鍋。表面沒事,疙瘩其實好大一塊,畢竟這類冤枉事是我的一大罩門,名符其實的寶寶有苦不說。

C姓主管是傳統出版社出身,作風向來一絲不苟,嚴謹到用肉眼就能判斷字跟字之間有一釐米的誤差,錯字就不用說了,每當我信誓旦旦地把校對稿放在他桌上,過沒多久,會被再扔回來,撂下幾句狠話:「我不信你有認真看。」「你中文程度是不是不好?」「身為編輯,連錯字都校對不出來,明天可以不用來上班了。」

對於一名不承認玻璃心的新鮮人,不斷地糾正聽在耳裡像是嘲諷,久了,開始有被針對的錯覺。

於是開始動了離職的念頭,好不容易朋友經由介紹,面試上另一本男性雜誌的正職工作,薪水還算滿意。提離職那一天,一臉意氣風發的跩樣,至今仍記憶猶新。滿心自信的想著:「這下子你終於刁難不到我,你不升我當正職,總有人懂得賞識,並且用不錯的薪資條件挖走我。」

「況且部門突然少了我,一定會很難做事。」又尤其面談當下,C姓主管提出轉正職的條件留人,我斷然拒絕,這齣戲正中下懷,忍耐好久終於有機會出這口氣。

回頭看這段職涯,初入職場的我還算是塊好柴,卻時常恃寵而驕,對於實戰力有些自信過頭,這份工作後期曾發生一次激烈爭吵,受不了老是被釘的壓力,苦等不到轉正職機會,誤燃引線,自爆式的在辦公室裡跟C姓主管激烈爭執。

「這裡是職場,不是學校,開放你來學東西,犯錯還不容許別人責備,這是什麼心態?如果辦不到,就把位置讓出來,請準備好了再來。

體內轟然一聲,玻璃全碎,是我頭一次在工作上嚐到挫敗,氣到衝出辦公室躲在廁所哭了很久,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老是換來責備,都這麼努力了,不奢望稱讚,偶爾也希望聽到打氣,讓我討個拍也好。

關於第一份工作,我有很多解不開的結,一直到多年後我爬上主管位置,得自己營運、管理整個部門,達成公司目標,得做出成效。某一晚,加班打年終考績的時候,我反覆檢視著部門同事的工作狀況,突然想起C姓主管,鼓起勇氣主動加他臉書。

故事沒有打算灑狗血,彼此就這樣默默成為臉友一直到現在,特別有感的是,每當我無意識地講出似曾相似的狠話,或是態度強硬的表明態度,最常聽到我說:「職場不是學校,公司不是付錢讓你來學東西。」

面試說要來學東西的我通常不會錄取,非不得已,沒必要多花一個人以上的時間,去教、去包容一個新人,我要求的是即戰力,稍微帶一下就能上戰場,發生問題再修正,而不是出包要同事幫忙收拾,消耗團隊戰力

幫威廉拍73381

上份工作離職的那晚,我提著兩袋私人物品走出前東家辦公室,一進到電梯,頭一個想起的是當時出包的自己,C姓主管的斥責猶在耳際嗡嗡作響,像是寺裡的方丈拄著拐杖,敲開我腦門。終於理解當時讓我代表公司負一半責任的用意何在,礙於人事成本跟部門編制,照理來說我並非正職編輯,可是在形式上賦予責任,給出信任,早就視我為正職編輯並擁有同等職權。

這是一份需要超乎常人的細心,以及背負強大責任感的工作,當時的我正好缺少這兩樣能力。

即便擁有不錯資質跟積極正面的態度,像隻驕傲的公雞空有翅膀,卻不曉得怎麼飛。

出包事件其實有條故事支線,後續為求保住客戶,頭一次搬出總經理跨部門協調,公司決議用兩頁廣告來做為賠償。這件事是後來才被告知,可是當時的我,感受不到溫情跟包容,一股腦兒的覺得自己被越抹越黑。

這些年試過很多次,努力去感受當時C姓主管的心情,打算將這篇文章趕在教師節產出,沒料到回憶一發不可收拾。往後職涯吃到真正苦頭,才懂得區分什麼是不懷好意的刁難,而恨鐵不成鋼的叮囑跟要求又是什麼感覺。

其實當初我大多時候是快樂的,每當對著C姓主管嬉笑喊著:「是的!周老師。」「周老師你說的我有在聽。」「周老師我下次不敢了。」應該要慶幸,能在初入社會能遇見一個肯給機會,包容犯錯的好主管,一個喜歡說反話,可是真心以待的老師。

每每工作不順心,我總是會想著:「希望現在的我,沒有讓當時的周老師失望。」那一口苦,多不甘心我都會嚥下去。


Photo by Debbie Kuo Photography

Product by ESTEE LAUDER 特潤超導修護露;特潤眼部超級精華


 
新鮮人卡關必讀的職場求生指南《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發行以來深受讀者喜愛,2022年四月再版上市,在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 Books.com誠品線上幫幫你。


《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https://goo.gl/UtrmBS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nother.wt
Youtube:https://pse.is/APHKC
Website:http://williamtseng.co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