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拍給漂流者的小品—《強尼・凱克》

到台北生活的頭幾年老是住在頂樓加蓋,其實是喜歡,很多時候覺得自己被這座城市困住,我生長的地方沒有太多高樓,很少有高過五層的透天厝,靠近市郊仍是大片大片的農田,心情很難不遼闊。住高一點,有個露台用來當半畝田,陌生城市裡我一直在找自己的天空。

幾個星期前在台南舊家翻的一張lomo照片,我把它帶上來貼在新家牆壁,09年搬離永康街的頂加房間,打包完行李順手拍下最後一天的天空。當時住在老公寓的天台緊靠著金華街,門口放了一張矮桌,每當失眠或早醒,很常坐在上頭盯著天空,一動也不動。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7-12-16-e4b88be58d889-23-59.png

當時的我,黯然離開賤人抗體的事主公司,不管是感情、人際或工作都在走在雙岔路口,是一艘靠不到岸的船,飄啊漂啊,站在樓頂看著整座城市,六樓的老公寓不夠高,只留給我半片天空,白晝黑夜都是一片看不見邊際的海,搞不清楚是正流動著,或其實是被困住了。

「人與人之間距離變得太近就會變成這樣,變得不容易去愛。」

有著跟主角徐子淇(瑞瑪席丹飾)同樣的生活經驗,看完預告我內心的震盪之劇烈,第一時間主動聯繫電影公司,試著想好好介紹這部電影,感謝有機會參與首映。只是看完《強尼‧凱克》心裡很矛盾,最先我抱著觀賞愛情小品,把它當成台北版的《曼哈頓練習曲》的心情走進戲院,結束後悵然離開。

596ac97f0620a155456.11428535_1000X1000.jpg

說真的,我希望劇情鋪陳可以再簡單一點,前半段幾條支線變成干擾,像導演拿著遙控器不斷轉台,雖然轉來轉去都是寂寞,試著堆疊出台北人的忽遠忽近。整齣戲清清淡淡,到最後四分之一才開始產生力道,瑞瑪席丹、柯宇綸、黃遠跟鸚鵡去帶出虛擬人物「強尼」,是非常詩意的敘事手法,導演黃熙「做作品」的態度算是明確。

客觀來說,《強尼‧凱克》仍有不差的可看度,校園跟反諷題材太多,很久沒有出現質感在水準之上的寫實小品。況且,老早就該找瑞瑪席丹演戲,幾年前拍過他,發現本人說話很有魅力,戲裡所有的獨角戲跟自述式的表演都太迷人,雖然幾度差點被鸚鵡搶過。

不免要苛刻一下黃韻玲的角色其實可有可無,不過要是他的存在,能交出一首動人的電影主題曲,那我可以接受,搭上瑞瑪席丹的嗓音跟電影畫面,整首歌好聽到有點離奇。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