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中東議題甚感興趣,《高壓行動》的英文片名「Beirut」(貝魯特)為黎巴嫩首都,故事背景參考1982年的真實事件,引發往後以色列襲擊黎巴嫩的第五次中東戰爭。有著影評比照《亞果出任務》的劇情背書,畢竟當時能壓過《少年PI的奇幻漂流》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不容易,人質救援題材是可以期待的精彩。
男主角喬漢姆(Jon Hamm)飾演黎巴嫩大使館館長梅森・史凱爾,因恐怖份子突襲而意外喪妻,黯然離開貝魯特,之後開啟十年的廢人模式,直到駐地好友被恐怖份子綁架,指定他前來交涉,重回傷心地,這時發現大家口中的恐怖份子,是當年恐攻事件中失散的養子卡林・阿布拉賈爾。
《神鬼認證》系列的編劇湯尼擅長環環相扣的結構,劇情擬真功夫了得,讓觀眾有真人真事的錯覺,先不談太深刻的政治影射,整齣戲最對我胃口的是情感拉扯。
迫於戰爭情勢的無奈,有很多不得不的情緒壓抑,尤其是男一梅森跟男二卡林的幾場對手戲,彼此是曾經的家人,此時的談判對象,等不到兩人緊緊擁抱的狗血場面,最後送我一個流淚目送的鏡頭,高招啊!
全劇在北非摩洛哥的西北近郊拍攝,穿插80年代貝魯特的舊時影像,從繁華到崩解,全因政治勢力的拉扯,若同樣對暗黑美帝議題感興趣,關心中東情勢,可以從電影感受生在戰地的無奈。小孩玩槍爬上炮管,在落石與轟炸中成長,文明世界眼中的人間煉獄學習生存,能引起多少悲憫之心,散場後能有反思才是《高壓行動》真正想給的。
看電影前建議先上網做功課,研究劇情背景並查好角色名,有幾位二三四線配角全是腦滿腸肥的政府官員,搭配中東臉孔的恐怖份子複製人,絕非一般菜市場名,努力辨識人臉才是真正燒腦。時間夠就順便理解政治局勢,美國、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跟巴基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幾個國家在80年代的世界觀,可幫助快速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