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為把朋友用小團體圈起來,一個個拉到群組就能一輩子

20180425_9851-e1527418386198.jpg每當我翻起一張張舊照片,發現有不少合照變成經典。所謂經典是畫面裡幾張笑臉,貌似親密如今成為絕響,曾經以一群人為中心的人際圈,撐不到一起點著相簿回憶青春的人生階段,令我唏噓不已。仔細回想,從「我們這群」變成小團體的過往時日,所受過的傷全來自於過分投入,世界總繞著幾個人轉。

多數人是群居動物,只有其極少數能夠遺世獨立又活得自在,談起小團體我是又愛又恨,過往人生在聊天群組幾進幾出,始終沒辦法來去自如。也想過要以孤鷹姿態獨來獨往,可惜我注定瀟灑不了,好幾次拖著疲憊黯然退群,一身腥要不就一身傷。

剛到陌生環境,成群結黨是最快得到安全感的方式,學校相對單純許多,要好要壞也拖不過畢業,一段關係會成定局。進入職場,我則是雷達全開刻意避開派系之爭,與其選邊站,不如埋頭苦幹,不做多事八卦之人。20180425_9637

多半的小團體是情感脆弱的組成,依賴背後是害怕。

要徹頭徹尾感受小團體的甘苦,得把時間往前推,推回到初出社會,正值二十二、三歲要開始一段新生活,頭一年通常是公司跟家裡兩邊跑,刻意跟同事保持距離,假日偶爾跟老同學聚會,拜網路所賜不至於寂寞。

這城市對我來說算很陌生,扣除零星幾個家住台北的大學同學,嚴格說來一個熟人都沒有。因緣際,某次聚會上認識幾個新朋友,相處得異常融洽,說一見如故太矯情,只能說笑點哭點都有共鳴,就此產生引力,將飄浮狀態的我拉回地面。

就像戀愛發生,會想要每天都見到對方,就算無聊也想賴在一起,不久之後演變成固定班底,到哪都得同進同出,有著彼此才懂的手勢跟暗號,自然而然開始用「我們這群」來代稱,幾次喝嗨之後,我們這群開始有了名字,一個想要非我族群都必須認得的名字。

20180425_9698

賴著一群人的生活像手著拉手兜圈,彼此就這樣原地轉了好幾年。

與其說小團體,不如說成是情感信仰,狂妄的認定有這群人就夠,只要彼此撐著彼此,就能順風順水的過完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太青春的一種,過程有愛有恨,最後這段關係禁不起時間沖刷而崩解,離開結成小團體的時空,友情漸漸失溫。

那幾年內心異常脆弱,一有風吹草動就嚷嚷著崩塌,誰跟誰失和避不見面,誰和誰又不知道怎麼了,明明不關己事,每一次都得拼了命守住小團體的堡壘,三不五時還得陷入恐慌,擔心排擠而提心吊膽,說穿了是自己孤注一擲,天真的把所有安全感都放在同個地方。

並非反對小團體的情感模式,而是我所受過的傷,全來自於過分投入,太專注經營小範圍的人際關係,情緒容易被放大再放大,窩在裡頭會得到極大快樂,相對也得承受極大悲傷。當苦心經營的感情變成牽絆,才發現事態不對,世界不該只繞著幾個人轉。20180425_9681

沒有一輩子的朋友,只有記得一輩子的人。

一點開通訊軟體,滑過幾個彷彿被切成靜音的群組,失去無話不談的氣氛,不知該進該退,時常看著舊合照想著當初形影不離,如今慢慢淡去,淡到再遇見也僅能幾句寒暄,很難不感傷。可感傷無濟於事,倒不如把一次又一次的小團體看成旅行,曾有過共同目標,心裡明白總有一天會往各自理想走去,注定分道揚鑣,就可以成熟以對。

想起一部韓國電影《陽光姊妹淘》(Sunny),內容講述七個感情要好的中學女生組成「七公主」,曾說好永不分開,事隔多年斷了音訊,再見面已不是當年單純的七個人,各自經歷不同的人生,有人意氣風發,當然有人落魄。

故事最後來到大姐頭春花的葬禮,為實行遺囑,必須要在靈前重跳當年校慶沒有完成的舞蹈,幾個中年婦女恥度全開,跳到忘我,笑容還是25年前的那群小女生,讓看似破碎、現實到刺痛的故事變成溫馨結局。

要知道一起喜歡一件事,一起討厭一個人,遠不及一起互相提醒、成長的關係來得堅固,喜好是會改變的,再強烈的感覺都將隨著時間淡去。你說可惜嗎?從前的我肯定說是,可現在卻希望各自安好,等著再聚首不見得要談近況,能笑著聊從前就不可惜。

眼前的人生越來越沈重,要跟在彼此身邊一輩子太強人所難,再輝煌再熱烈的小時代終將過去,人來人往是自然法則,別被幾個人給絆住了讓小團體變成一個安心的角落,往後日子裡受了委屈就往裡頭躲一躲,等待復原再回到各自生活,切記這裡是停靠站、加油站,不是終點就不要逗留。


嗨!威廉的第二部作品《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2020年五月正式發行,在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Books.com幫幫你。


Photo by Debbie Kuo Photography

Wardrobe by Club Monaco

若真心愛我,想要有多一點互動,回答完三個問題,就可加入秘密社團「青春有限公司」。

《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https://goo.gl/UtrmBS
Youtube:https://pse.is/APHKC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nother.wt
Website:http://williamtseng.co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