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牆期卡太久,不如換個沒那麼擅長的工作

雜誌編輯的圈子小,就算彼此沒有同公司,也會因出差跟餐敘認識到其他媒體人,有幾個好朋友就是這麼來的,比同事更親近,差不多都是年資十多年的資深編輯,平時工作忙,非得要記者會的工作場合碰到,才會嚷嚷著說要吃一頓飯有多麽難,口說無憑,當下立刻拉群組逼大家交出行事曆,才有第一次聚會。

熟了之後,群組裡很常討教起工作技巧,彼此沒有直接的競爭關係,可以大方分享資源,尤其是新媒體的經營方式,有哪些不錯的範例可用,老媒體人最欠缺的數位技能,都曾是視窗裡的熱門話題。某個時期,群組成員各自面對一堆職場爛事,改組、鬥爭無一不令人心煩,就連當面聚會都忍不住發射負能量,越講越氣,用老姐姐的口氣吆喝服務生,再開一瓶紅酒退退火。

互相拉低情緒無濟於事,正能量就算裝也要裝出來,我特意把群組名稱改成「負負得正」,希望所有壞事衝撞的結果會迎來轉機。

舒適圈裡多得是中階主管或是資深職人,像造型師、攝影師或設計師,十年以上的年資差不多都出「師」了,而我一轉再轉,變成現在的自營戶,耗費不少時間在投石問路,好不容易第二年慢慢摸索出一套經營模式,合作案的費用陸續入帳,終於撐過淒風苦雨,不用躲在家裡為了省開銷。

離開媒體圈,幾個老同行聚在一起,總是嘰嘰喳喳的討論,哪天要是不幹編輯,可以做些什麼。覺得工作一成不變,豈止乏味,偏偏又少了一份跌到頭破血流,也想要直衝的勇氣,對現況束手無策的感覺就是「撞牆期」。

換工作要有目的,若對方開的條件跟職責內容是現任公司給不了的,那就去吧!進入撞牆期很容易判斷失誤,最忌諱為換而換,換個環境繼續做相同的事,其實也撐不久。


時局動盪不安,早早就設定好的角色很可能會大洗牌,像網路媒體興起就是最好的例子,紙本週刊跟雜誌一間一間收,傳統媒體的工作機會減少,漸漸從瀑布流成一灘死水,職稱掛得高的工作反而不輕鬆。即使是中高階主管面對轉職,也很容易從這一頭撞到另外一頭,在職涯載浮載沉,最後只能選一個坑待著,苟且偷生。

年資加深,身上的包袱隨之加重,工作不能說換就換,必須經過鋪陳,開一條新路可以越走越穩。網路快速、變動的特性早就滲透到各個產業,誰有本事說自己想安於現狀,一有念頭就等著被淘汰。追求薪資數字跟地位是一種選擇,但另一種更穩的選擇是多面向經營,太過單一的工作技能沒法在這世道謀生,轉職時會特別有感。

O跟我同年也是負負之友,幾經流轉,好不容易爬到時尚總監職位。考慮到原本工作給不了他想要的未來,選擇轉往電子商務平台,部分工作內容是原本擅長的內容規劃,另一部分能接觸到行銷,如何在網路平台經營品牌,是他下個階段想磨練的職業技能。

如果沒勇氣拋下辛苦多年換來的江山,又想換來挑戰性,不如取個折衷,換一個沒那麼擅長的工作,從原本的工作內容或產業類別做衍伸,嘗試邊做邊學。

要不是前方的路變窄,這些才氣洋溢的女子肯定能有更多作為,文筆流暢又有高人一等的時裝品味,統籌能力也強,不難找到好工作。可是一談到轉職多半只敢嚷嚷,被眼前的好處絆住才會想走走不了,時尚媒體跟時裝品牌,同在流行範疇卻有各自獨立的產業結構,是O的轉職策略。

我的朋友分成兩派,一派的工作理念以舒服順心就好,另一派則是害怕一成不變,前者多半是卡到好位置可以名利雙收,對他們來說能夠捧穩飯碗最重要,像是住在宮裡的達官顯貴。後者的職涯顛沛流離,因為長時間的動蕩不安,讓他們無法安逸太久,像是隨時準備出征的戰士。

世道動盪,沒人敢說哪一份工作可以一幹就是十年、二十年,將職涯看長遠一些,既然有心要透過轉職來拓寬職業光譜,讓自己在人力市場更有優勢,建議培養出第二、第三專長,從原有的工作範疇切換的陣痛期較短,相信熱忱會足以蓋過痛楚,不擅長的事終究能變擅長。


Photo by Debbie Kuo

Product by ChloeA scent

若是真心愛我,愛到想要有多點互動,請到臉書找秘密社團「青春有限公司」,務必回答完三個問題,才會放你進來。


 
新鮮人卡關必讀的職場求生指南《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發行以來深受讀者喜愛,2022年四月再版上市,在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 Books.com誠品線上幫幫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