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在去年三月就想寫台灣版《Harper’s Bazzar》,原本台灣市場有幾本大家較為熟知的女性刊物,《VOGUE》、《ELLE》、《Marie Claire》、《COSMOPOLITAN》跟本文想聊的《Harper’s Bazzar》,除了V刊隸屬康泰納仕集團(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Inc),其他全為赫斯特集團(Hearst Corporation)所有,說到這邊太難懂可以直接往後滑到兩段。
16年初,女性雜誌市場經歷一場地震,原本新華克集團代理的《COSMOPOLITAN》跟《Harper’s Bazzar》經營權回歸赫斯特,結束20年合作關係。粗略來分,《ELLE》跟《Marie Claire》所強調的是生活風格,只是讀者年齡層不同,被定位在高端時尚的《Harper’s Bazzar》,或許是代理商經營策略,讓一般的台灣讀者始終看不出跟《ELLE》、《VOGUE》三者差異。
先把城邦代理的《Marie Claire》擱著,赫斯特集團內一共擁有三本女性刊物,最終C刊轉為數位化經營,《Harper’s Bazzar》稍作沈澱之後,隨即復刊。復刊號找來紐約名媛Olivia Palermo擔任封面人物,特地飛到紐約拍攝,我非常意外,有別其他女性刊物習慣找國內明星,重新出發的《Harper’s Bazzar》改稱為《BAZAAR Taiwan》瞄準國際咖,一舉把台灣時尚的天花板挑高,是件好事。
原以為憨人行為勢必虎頭蛇尾,僅只是復刊初期拉抬聲量,後期一定會因成本考量改用外版照片。沒想到一年多過去,《BAZAAR Taiwan》仍有執行過幾次讓人血脈噴張,牌度足以殺進國際的重磅封面。聲量最高的莫過於2016年八月號的CoCo Rocha,訪談提到台灣是他模特兒事業的起點,15歲時曾到台灣工作兩個月的經歷,相信不少愛沾光的路人跟我同樣跟著高潮。
再來就是2016年11月的Lily Cole,看到封面都要跪了,他跟Agyness Deyn是我剛入行時最愛的兩大超模,只可惜後來一個去演戲,星運載浮載沉,另一位太專心在做自己,往音樂跟服裝設計走去,如同老友重逢的激動,順便連《BAZAAR Taiwan》的團隊都一起跪了。
選在年底發文,就是想一次回顧這本住巷子內才懂的高端刊物,縱使台灣時尚地位再邊緣,還是努力擠到國際前線,遞出名片。
一月份是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我很喜歡這組在超市拍的封面大片,卻沒想到這張像是為慶祝結婚週年,特地買了情趣用品等老公回家的悍妻,想來點不一樣的刺激。二月號是世界第九大文明遺產瑪丹娜(Madonna ),比起所有見怪不怪的拍攝,更愛他對於女權所有言論,鏗鏘有力。三月號是大家都愛的KK(Karolina Kurkova ),這一期雜誌團隊特地飛往紐約拍攝,內頁普通,但封面氣勢很穩。
「在我的整個生涯裡,曾發生那麼一些糟到無以復加的經歷,就是因為我是一名女性,而我拒絕活一個傳統的人生。」—Madonna,2017年二月號《BAZAAR Taiwan》。
趁著巴黎時裝週空檔,團隊拍到我很愛的 Erin O’Connor 成為四月號封面,一如往常的《阿達一族》媽媽氣質,不失水準。五月號是已故天王 Michael Jackson 的女兒,如今的社群女王Paris Jackson,說真的他就是個喜歡次文化的普妹,但內頁反戰概念的照片超好看。六月號是我不認得他是誰的Sienna Miller,辛苦他了。
「我想當個喜劇演員。」—Erin O’Connor,2017年四月號《BAZAAR Taiwan》。
七月號是跟我不熟的Karen Elson,這組在英國莊園裡拍的大片很合我胃口,抱著小狐狸上封面挺有意思。八月號是來自法國的恐怖組織頭目,讓多少台灣女子擁有不切實際幻想,導致講出巴黎女人同時頭皮發麻,Caroline de Maigret要負很大的責任。九月號是今年我內心一波小高潮,團隊飛到洛杉磯拍攝Orlando Bloom,居然不是為了男性特刊,而是本刊,不曉得奧蘭多布魯的味道是什麼?(湊鼻聞)
「就算到了法國定居在那兒,可你永遠不會是法國女人,醒醒吧。」—William Tseng,2017年十二月號《PSYCHO doc》。
十月號的Kate Bosworth是個才女,我喜歡造型師使用頭巾的方式,很少有靈媒上封面還這麼仙,氣質端莊。十一月為慶祝150週年,這本人類史上第一本時尚雜誌,找來不少大牌合作,台灣版選擇使用Joan Smalls當封面,四平八穩。最後,必須大推特推十二月的Angelina Jolie,遠赴非洲納米比亞拍攝,並在封面故事提到關於人權跟自然生態觀點,那些口口聲聲說以他為目標的無腦女星、女模、網紅麻煩整篇背起來,這就是路人跟神的差別。
「時尚雜誌可以有能力傳達不一樣的訊息,像是野生動物應該屬於世界,而如同象牙這樣的物品,只有好好保存在活生生的動物身上才能被視為美麗。」—Angelina Jolie,2017年十二月號《BAZAAR Taiwan》。
後記:一口氣把十幾期的《BAZAAR Taiwan》的封面故事追完,最吃力的是讀完老氣橫秋的訪談文字,雖然刊物定位在高端時尚,讀者年齡層較高,但考慮到網路讀者腦殘如我的閱讀習慣,像是:「因此在最值得歡騰慶祝的此時此刻,BAZAAR Taiwan選擇不譁眾取寵,而是靜心讓『時尚』沉澱回初始之貌:人與服裝的情感共鳴。」這類的矯情字句我還是吃不消,讀個兩句就累了。
One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