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上班其實沒有比較輕鬆,很常聽到別人羨慕起我的工作性質,自己能夠掌握時間是優點,也是缺點,少了打卡鐘,把一天24小時交給自己打理,起初會度過一陣必經的廢物期,睡到接近中午吃完早午餐,血糖飆高導致昏昏欲睡,再睡個回籠覺,等到真正要坐到電腦前做事的時候,已經接近傍晚。
太過隨心所欲導致作息大亂,於是我比照上下班模式,規定自己的起床跟休息時間,太過燒腦的事情一定得在白天完成,好不容易理出一套做事節奏,工作逐漸步入軌道。隨著案量變多又不想放過任何一個賺錢機會,再怎麼拉高效率,仍跟不上進度,無形間我掉回到工時很長的地獄。
經由幾位業界前輩推薦,開始使用「子彈筆記」(Bullet Journal),慢慢在雜亂無章的生活裡,將所有排山倒海的待辦事項重新歸納,並利用手寫筆記本跟app來將它進度化、系統化,效果很好。
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是子彈筆記原創設計人,趁著跟這位神級人物對談的機會,我整理出這兩年接案的難解問題,以問診的心態求助於他。
W:威廉(William Tseng),R:瑞德(Ryder Carroll)

W:這幾年我轉為自由工作者,腦袋時常一次湧進太多訊息,我變得異常健忘,很努力隨手記下所有該做的事,也使用了《子彈思考整理術》裡的「快速紀錄」。但要是記得大事就會忘小事,尤其是看似不重要的事情,最容易被徹底遺忘,像是我永遠都找不到家裡鑰匙。
R:用筆記把待辦事項條列下來,僅是第一步而已,更重要的是當你記完筆記之後,要再次檢視所記下的事情,把它分到不同的地方去,多一個歸類程序,並透過來回檢視,分辨出哪些事情值得你花時間,再做刪減。如果養成不斷檢視的習慣,不斷反問自己這件事的重要性,工作清單就會越來越短。
假設一天需要打電話給九個客戶,但九個客戶都需要今天聯絡嗎?還是說只需要跟最重要的兩位約好時間就行了?要練習在有限時間內取捨,重要與不重要的待辦事項。當你答應了某件事,其實也是拒絕了、排除其他事,時間要留給最有用、帶來最多機會的那件事。
關於最容易忘記的瑣碎小事,請隨身帶好筆記本,靈光一現的點子或是突如其來的待辦事項,請隨身記著。子彈筆記的app叫「Bullet Journal Companion 」,裡頭有一個「Log」功能能夠快速抄寫,但它有時間限制,只要48小時沒有歸類到行事曆就會自動消失。
這帶來兩個訊息,一是這件事不重要,二是養成習慣將重要的事在48小時之內必須要做後續安排,對應到手寫筆記也可以。

W:不久前,我才戒掉手寫筆記的習慣,試著全部用app來控制生活,說實在的效率沒有以前好,想知道有哪些手寫筆記的好處是app做不到,無法取代。
R:我過去也是如此,嘗試過完全用app來管理生活,我很常困惑於這件事情是放在A app裡呢?還是B app?還是在我的行事曆上面呢?它到底被放在哪裡?所以,每一次要記事情的時候,都還要再想一下這件事應該要記在哪裡,更可怕的是過沒多久就忘了,而且無從找起。久了,發現我只是在重複做沒有效率的事情,用app幫倒忙。
手寫筆記有個好處是透過隨時隨地的抄寫,做到滴水不漏,而歸納分類到各個app的同時,可以有足夠時間思考、安排作法,並不是反對用app做筆記,而是我們要懂得利用科技達到目的,不是反被它干擾。
W:你贊同「斜槓青年」(Slash)的工作模式嗎?
R:斜槓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發展,所以覺得這件事不會持續、不對的可能是老一輩的人,只要每份工作都有收到錢,那就是做對了。如果你的多元工作沒有持續性,只是變來變去,每件事都只做個一兩次,那根本稱不上是斜槓,就只是嘗試而已。
W:身兼廣告製作人、部落客、造型師,最近多了作家身份,我試著把腦袋當成硬碟使用,切成很多等份,分不同的資料夾儲存訊息,一但碰到時間軸交疊,就會很容易心力交瘁。這一整年我每天都超時工作,試圖把人腦當電腦用,一天只想工作8小時,可能嗎?
R:你正在努力作的事,一定都是你很喜歡的,工作清單以外的你才是真正的自己。打理好自己的私生活絕對能提高工作意願跟效率,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超時工作的代價是沒有生活,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失序與情緒反撲,很快地就會步入崩潰。明明是你所愛的事卻變成沈重負擔,壓力變成常態,慢慢失去工作的動力,下一步就是拒絕長時間的工作,接著討厭工作。
其實沒人在乎你花了多久時間在工作,大家在乎的是你的東西好不好,成果好不好。
不管是八小時、九小時或是更多時間,切記要花時間照顧自己,才會有足夠的能量面對工作,現在看起來不重要的事情,很多時候是讓你持續能夠熱愛工作的原因。子彈筆記可以幫助你在有限時間內,做完該做的事,但偷偷跟你說,我有一份私人行事曆是規劃工作以外的時間,叫做「玩樂清單」,跟朋友聚會、學習、閱讀、旅行,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我的動力來源。
子彈筆記專訪下集預告:完美主義是超時工作的幫兇。
Photo by Today Today

2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