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巷口去年開了一家河內河粉,向來喜歡清淡口感的我,一直都很喜歡越南菜,時不時地去這家店光顧,老闆娘從越南河內嫁來台灣,第一次造訪時,特別跟我解釋南越跟北越的口味差異,特別叮囑說:「我們的生牛肉河粉要多加一點檸檬,酸一點比較好吃。」堅持要我把肉沾著大蒜辣椒汁,配著生菜大口吃下去,用一種信心滿滿的口氣對我說:「好吃吧!」
或許是南亞民族天生的樂天,讓他們忘記要陌生,短短一頓飯時間,便交代完十年打工的心路歷程,老家在河內郊區距離三小時的車程,改嫁來台灣,原本在老闆的早餐店幫忙,後來家鄉丈夫外遇,讓她忍痛離婚,日久生情才結為夫妻,為了掙更多錢,前陣子決定加賣午晚餐,主打北越口味的濃厚湯頭。
有幾個同鄉姊妹常來店裡,同樣嫁來台灣住在附近,每當我吃著河粉,看著他們幾個人看著越南的網路節目一起哼歌、談笑,總是會心一笑,被感染歡樂氣氛。
19年二月,我去了一趟越南,一回到台北就趕緊跟老闆娘說:「我去了河內,好喜歡你的家鄉。」幾個河內女人在店裡騷動,交頭接耳,中文好一點的幫忙翻譯,帶著一點欣喜口氣問我說:「你覺得河內的食物好吃,還是胡志明市?」

有陣子工作忙到很少出門,趕在打烊前衝去點一碗河粉,老闆跟老闆娘遠遠就喊著:「你好久沒來了,我們還在猜你是不是生病,還是出國了。」我連忙說:「最近好忙,都只能叫外送。」她把我拉到旁邊去,留手機號碼給我,還說:「忙的話打個電話跟我們說要吃什麼,幫你送過去,只叫一碗也沒關係。」
往後幾次造訪,我總是會不經意地亂入河內人的老鄉聚會,每逢年節返鄉,老闆娘總是會帶著大包小包的零食、罐頭跟速食麵回台北,某次,她特地跑進廚房拿出一包餅乾,裝著圓圓小小的芝麻球,吃得出椰汁清香,倒出一點在小碗,要我嚐嚐看喜不喜歡。
她說,這包芝麻球是在河內老家的小雜貨鋪買的,是從小最喜歡的零食,無奈行李容量有限,一次頂多帶個兩包回台北,這小小一包他會省著吃,吃一個星期。看來,我交到一個越南朋友了。
那天,我匆忙經過店門口,老闆娘問說急急忙忙趕著去哪,我很開心的說:「我的河內朋友來台北,要趕著跟他們吃飯。」年初旅行認識的越南朋友到訪,上飛機前一晚我們約好碰面,兩個人不斷地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走遍首爾、東京、香港,唯獨台灣的悠閒氣氛跟友善,有著像回家一般的舒適。

同時也跟我聊到,有些店家聽到是來自越南的觀光客都非常訝異,我很難婉轉地解釋,她轉述的表情很微妙,但彼此心裡或許有底,沒多做討論。
在台灣,東南亞的新移民人口將近50萬,近年由於廉價航空啟航以及國際航線加開,來自南方國家的旅客人數暴增,原本是中日韓三地的觀光客居多,走一趟台北最熱鬧的西門町,就能夠感受深刻。但有部分台灣人的眼界未開,會自動幫客人貼上標籤,言語總有一些粗魯無禮,很多時候我都會捏把冷汗,好險對方聽不懂。
當時在越南旅行,有幸結識幾個當地朋友,帶著我出入酒吧,品嘗觀光客不可能知道的隱藏版美食,那種情感交流很微妙,在台灣社會長期忽視的情況下,一般人對於南亞國家的人民,向來沒有東北亞的國家友善,會不由自主地貼上標籤,轉換角色我反而更能感受眼界高低。
幾天的旅途裡,不間斷地發訊息關心,怕我一個人在日租套房無聊又怕打擾我的旅程,分享幾處鄰近可以去的景點跟小吃。臨別時,我上前擁抱每一個人並在耳邊說:「希望很快就能再見面,有機會來台灣玩,讓我招待你們。」幾個月後,其中的一位女生 Mai ,也就是到訪的情侶其中一人,在 IG 私信我說他在台北,不曉得有沒有空見面。

那晚,我跟 Mai 約在一家小酒館,趁著上廁所空擋想偷偷買單,沒料到被搶先一步,我故意作勢生氣,明明在我的地盤為何是你們買單。她說:「能見到你真的是太訝異了,以為當初只是說說而已,能再一起坐著吃飯,聊著新書我們很開心,這頓飯當作是慶祝你的好消息。」
臨別前,我用力抱緊 Mai 說:「下次見面不曉得會是何時,但我會一直想念你,要是你結婚別忘記邀請我,能見到你真的太好了。」他掂高了腳,靠在我肩膀上笑著回:「一定會有那麼一天,我可以在越南讀到你的書,加油威廉!」
我喜歡井然有序又整肅自律的北方國度,若是談到人與人的相處,我還是習慣往南走,那裡總有我最想要的暖意,一把我這南國的孩子給溫柔攬住。

嗨!這是廣告沒錯,我的新書《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已經上市,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Books.com幫幫你:購買連結。
- 部分內文同步刊載於 香港版《MRRM》2019年10月號。
《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https://goo.gl/UtrmBS
Youtube:https://pse.is/APHKC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nother.wt
Website:http://williamts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