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人過勞猝逝的新聞鋪天蓋地的發,聲浪一面倒,紛紛指向節目製作單位嗜血的病態行為,來賓累倒不第一時間送醫,還顧著拍痛苦的表情。我眉頭越鎖越緊,滑著一條條評論,原本不打算發任何相關文章,直到看見微博的一位部落客說:「如果今天高先生還活著,第一時間感受到身體不適便罷錄,那會發生什麼事?」
「比你咖位大的人都在堅持,你來這耍什麼大牌。」
「人家女孩子都沒說不行,怎麼就你這麼矯情。」
這兩句話的網友口氣可學得真像,要是事態扭轉,未必我們會是此刻的正義之聲,鋪天蓋地的負面評論肯定會讓人心裡難受,為了敬業表現,就算感冒整夜沒睡,拼搏17小時也要做完、做好,積極正向的工作態度誰會責怪?
我感慨地在臉書發文:「活著的人,請好好珍惜自己身體,不要過勞。」心情特別慌亂的這一天,我突然想起 T。
「你還記得 T 嗎?前陣子過世了,我有去參加他的告別式,他媽媽哭得非常傷心。」多年前的一次聚會裡,老友 B 語重心長地說。
記得那天,B 突然提起這件事要我注意身體,T 是我世新的廣電系學弟,畢業後在正紅的選秀節目擔任執行助理,菜鳥一個,正是電視台食物鏈的最底層,要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再無理都要忍耐。
他沒日沒夜的忙,忙到沒時間跟家人朋友見面,忙到沒時間睡覺,忙到感冒沒時間看醫生,某一晚發燒住院引發腎衰竭跟敗血症,病發到離世不過一夜之間,二十多歲的他走得匆忙。
T 過世那年我26歲,剛升上資深編輯,一天工作22小時,連拍三個單元身兼採訪跟服裝造型,收工後一個人扛著七、八袋重物上計程車,回辦公室一邊吃著微波便當,一邊摺衣服準備明天的工作。沒料到兩個月後來了一位新主管,想把自己親信拉進公司,就亂扣帽子把我辭退,還規定下班前要清空座位。

天真以為多做一點會換來公司的信任,超時超量也默不吭聲,一個人負責六、七十頁的內容,從暫時忍耐變成常態,跟新主管反應未果,於是寫信求助於大老闆,卻變成越級溝通,讓他逮到機會藉口換人,順理成章的資遣我。
走出會議室時約莫是下午五點,我只剩一個半小時可以收拾,非常難過也非常怨恨,那份工作我做得比誰都用力,無奈結束得非常突然,多年後回想起來還是很不甘心。那段時期我陷入低潮,反覆檢討自己的工作態度,因為聽聞 T 的離世,而猛然驚醒。
職場上好人多不長命,會被壓榨,是因為我接受過不合理的要求,有一就會有二,若是在一開始把原則溝通清楚,多為自己著想,本份之外的事情連碰都別碰,就不會徒增事端。不喜歡被麻煩的人並不等於壞人,難相處是另一種自保,雖然得不到多餘的好處,但一有壞事發生,準拿你沒轍,好壞都跟你無關。
不只是演藝圈,過去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患難時的真情,都是勞方的一廂情願,再怎麼拼都是資方受益,大環境的病態都是被過多無謂的包容給豢養出來,所有曾接受不合理對待,還願意賣力完成的「好人」,都是破壞制度的幫凶。
會有過勞,其實勞方也有責任,當大家有志一同守住底線,總會有幾個節操薄弱,打著人好、人善良的名號,選擇接受額外的工作量,少數人打破了原則,多數人必須跟著就範,到底是誰在害誰?
能多做一點,不代表能力超乎常人,這份工作非你不可。請少一點的人做多一點的事,就是慣老闆,等到你開始排斥這樣的工作模式,會被認定忤逆,這通常是「被離職」的前奏,一但成了定局,心裡的黑洞會把人給吞噬,曾經用生命護著的公司,卻狠狠對著肚子踹你一腳。
從白天到深夜,朋友圈滿滿的沉痛與不捨,藝人的好,相處過的人都知道,能說得出來的正面形容詞,套在他身上都不足夠,可我倒寧願他人沒那麼好,做起事來自我一點。畢竟工作不是唯一,不是超時超量就叫敬業,人是血肉做的,不是機器,沒那麼容易修復。
遇到不合理的工作安排,不要接受也不要沈默,只要問心無愧,輿論傷人的程度就相對有限,寧願讓想壓榨你的人不爽,也不願累出一身病,甚至危及生命讓愛你的人,流著淚為你不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