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災難叫做尾牙過後,值不值得留就看這頓飯

自由業人生邁入第四年,突然羨慕起有尾牙或春酒可參加的人,關於這項職場年度盛事,我的記憶都不太好,剛出社會第一年還是助理,主管問說:「你想去嗎?」聽不出來言下之意是要去,還是不去。最後假裝有事藉故不參加,隔天同事一直問我怎麼沒去尾牙,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回答。

再來是《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裡有寫到同事年底被加薪五百塊的公司,那年尾牙,我抽到保存期限剩半年的蘭芝男性保養品禮盒,而且是雜誌廣告交換的長年庫存,證明新人沒有比較強運,我在第二輪就抱憾出局。

老闆貪婪到連客戶贊助的Rimowa都自己暗槓,那年沒有年終獎金,致詞內容希望員工體恤公司,主持人把老闆留在台上,拱加碼拱到尷尬。見他從口袋拿出用過的二手 Prada 長夾,狀況五成新,據說是品牌多年前贈送,也不是買的,眾目睽睽之下拉開拉鍊把現金跟卡抽出來,說要捐給大家當加碼禮,台下所有員工靜默對看,氣氛非常微妙。

有一年到北投的高級溫泉飯店吃日本料理,員工自行從市區搭車前往,路途之遙遠根本是魔戒遠征軍,只有五道菜,二樣是冷盤,主餐的涮涮鍋非常日式、非常精緻,蔬菜量很多,湯頭鮮美。行程跟泡湯無關,穿著浴衣純吃飯,時間一到結束走人,回家途中我還買了200塊滷味填飽肚子,抽獎的部份平淡到記不得,或許是件好事。

我的抽獎運並沒有永遠都那麼背,唯一一次中大獎是一萬塊現金,當時剛升上大主管,酒一喝多就把它分兩包捐出去,一位編輯部門被我帶過的同事抽到,我很開心,很嗨的抱著他說:「謝謝你,辛苦了。」

沒料到幾個月後,他卻因為對工作內容不滿,四處抹黑攻擊,在小群組造謠說我拿品牌的錢出國旅遊,但其實是媒體採訪團,卻被有心要扯後腿的部門主管拿去大作文章,回國後還被老闆約談,這表示他信了。那是我職涯最感到不可思議的時刻之一,得為出差做解釋,身為媒體人,這不是基本常識嗎?

職涯前十年我把最荒唐的事都遇過了,看著別人順風順水,陽光燦爛地跟同事搭肩歡笑,有時候還真的是羨慕到想哭,不過沒有這些經歷,我也不會把世事看得如此通透。

我所見過的摳門公司流動率都奇高無比,不怕請不到人,但也沒有優秀的人願意留著,只能一直湊合著用畢業生,做出湊合著用的成績。大老闆們可要善待員工,員工才會善待你的公司,年終是回饋,尾牙是慰勞,並不是上對下的施捨,這是所有辛勞工作的人應得的。

身為員工,可以用一頓飯的時間仔細感受,這一整年的努力究竟值不值得,是帶起士氣明年再衝,或是讓參加者覺得心寒,過年期間開始整理履歷,年後準備跳槽。甘心賣命是個選項,時間一到拍拍屁股走人亦是選項,領人薪水的勞方並不是絕對劣勢。

職位越基層,越會珍惜所受到的重視與尊重,他所帶來的回饋並不是瞬間成長,而是讓公司的體質變好,底子夠硬,可以順應風浪,環境再惡劣都能穩穩地前進。

以我所處在的媒體行業來說,超時加班是常態,拖了疲累身軀來享用大餐,該是被重視、被體恤的時刻,得要花心思打扮變裝,上臺彩衣娛親。抽獎是熱場的環節,卻感到異常淒涼,吃完這頓,心也跟著累了。對工作的倦怠感直線下探,怨念比馬里雅納海溝還深,嘟囔著想把尾牙的餐費換成紅包,就算只有幾千塊也好。

多數企業會在年底汰換不適任的員工,反之,亦是優秀員工決定去留的關鍵時間,擁有選擇權的你,正好趁著長假思考有沒有續任的必要性,除了薪資待遇,公司福利跟工作氣氛在我擺脫菜鳥身份後,成為求職評估的重要項目,尾牙跟春酒是最理想的驗證。

一場尾牙或春酒結束,同事們是開心續攤,或各自鳥獸散,從聚會氣氛可以看出向心力,而向心力會直接影響公司遇上重大變革時,能否突破的重要指標,底下的人願不願意咬牙跟著一起拚,或是在最需要的時候選擇叛離,這頓飯有著很舉足輕重的份量。


 
新鮮人卡關必讀的職場求生指南《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發行以來深受讀者喜愛,2022年四月再版上市,在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 Books.com誠品線上幫幫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