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上進青年對談】創造你的可利用價值,把職場假想敵收編成神隊友

十一月底,受邀前往高雄青年職涯發展中心(Youth Salon,簡稱「YS」)參與「求上進青(7)年特展」,每次來到 YS 總是特別興奮,好不容易能抽離厭世的大人世界,有一整個下午可以奔向南台灣的朝陽。大多時候我是講者身份,但總想要多待一會兒,在講座結束之後留下來和學員相處,難得能有機會面對面交流,我巴不得傾囊相授,老想著:「在我身上用得到的資源,就儘管拿去吧!」

雖然扮演給予者的角色,但我時常在 YS 的學員身上得到養份,幾次的講座與講評,事後所收到的回饋非常熱烈,印象最深的是相隔一年再度來訪,有位學員特地來報平安,那次一對一的轉職教戰,讓他幸運地趕在疫情爆發前離開服務業,巧妙閃過裁員潮,並且找到待遇更好、更喜歡的工作。那張滿足的笑臉,在我心底時不時發散暖意。

YS 的服務對象是1529歲的青年,提供豐沛的求職資源,煞費苦心找來許多業界人士擔任職涯教練,陣容堅強,人力資源、創業經營、效率管理的專家一應俱全。不定期辦免費講座跟人力媒合諮詢。這天,是 YS 年末的成果展,有幸成為這座寶藏的一角,看著大夥兒一整年所付出的努力,主動提出小型座談的想法。

特別將當天的對談整理出七個職場新鮮人受用的 Q & A

Q1. 長期勉強自己接受不合理的任務指派,如何拒絕主管的請託?

通常有這種煩惱的員工,一是能力很好,二是擁有使命必達的特質,兩者都很討喜,具有高度的可利用價值是好事。份內的事情本來就應該做到好,若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換個角度想或許是主管有意栽培,想拉拔你更高的位置。一但開始產生「被壓榨」的恐懼,建議把時間分配上的困難丟出來,主動協調減少「多餘的」任務指派,推薦其他同事參與,把舞台讓出來,展現另一種團隊精神。

Q2. 要如何甩開人情包袱,勇敢提離職?

如果目前的工作心態是將就,很顯然是最經典的離職理由:「生涯規劃」,重感情的你肯定在公司內有好人緣,離職後並不會失去這些同事,換個更適合你的地方,若真的為你好,公司就得放人,大方祝福你有更好的未來。咬定容易心軟,勉強你繼續待在不喜歡的環境,這就是單向的利用,不甘願就不要留戀。

Q3. 在短時間內轉職多次,該如何應付面試官的質問?

站在面試者的角度,會找來面試已經過了基本門檻,履歷必須隱惡揚善,我的衡量標準是不到三個月的經歷不算數,除非跟下一份工作性質接近,即便待了很短時間,但有磨練到足以加分的工作技能,這就會成為特例,寫到履歷上面刻意做球給面試官提問。至於該怎麼答比較得體,我就不多贅述。

Q4. 家人是工作狂,做到高階主管卻犧牲自己的生活,該如何勸他調適。

你的貼心,他肯定有感受到,與其擔心,倒不如別成為他另一方的壓力,想要指點她應該要怎麼過生活,最直接的調適方法是你拉著他一起去做喜歡的事,成為生活上的出口。

Q5. 人格特質比較強勢,追求表現卻招來小人,該如何專注在工作不被影響。

那些不是小人,是你的隊友啊!你的高水準表現對公司來講當然是好事,但資方都是貪婪的,為求得分會不斷餵球給你打,到後來所有事情都落在你身上,聽起來很不健康,應該不是你想要的結局。老愛「自幹」(註1)的隊友很不討喜,真正的強者是能察覺隊友的弱點,帶著大家一起變強的角色更有價值,團體戰肯定比個人秀輕鬆多了。

1:籃球賽裡一拿到球,就只想自己得分的行為。

Q6. 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提出職務內容卻被拒絕,該如何扭轉現況?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部門內只要有職務變動,一定會連帶調整另一位同事,一次有兩個人必須熟悉新的工作模式,無疑是偏高的風險。這一局的決定權其實在於你自己,對公司來說你是可用之才,但從你的角度來看,這段經歷對想做的事情幫助不大,反而沒有存在價值,試著申請公司內的部門轉調,同時間開始找更符合你期待的新工作,不要坐困愁城,對未來一點幫助也沒有。

Q7. 在職場遇到同工不同酬,該如何調適心情。

職場上所有事情都是不平等的,有強弱跟高低之分,即便是同個職位的員工,產值跟條件不可能會完全相同,自然就得到不同份量的薪酬,面試時的表現跟學經歷背景都跟起薪有關,並不完全是參考戰力。吃味難免,但我建議用工作表現直球對決,先釐清自己的不足之處,創造更高的存在價值,預設在半年或一年之後談加薪,別陷在一時的情緒,失了方向。


「求上進青(7)年特展」將一直持續到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且來看看展覽現場有麼精彩。

YS 的字樣被設計成便利貼牆,每個到來的學員可以在這裡留下感言,年末回顧特別有意思,將一整年從這裡獲得的能量,用文字回饋出去成為善的循環。

這一整年有數十位講者來到 YS ,四個不同季度,四種不同面向的求職對策,全部有系統地展示在牆面。

導覽同時,巧遇半年前的自己,當時以「讓好工作來找你」為題,會後錄製了一段「職涯大小事」,作為學員們在職涯遇到險惡時的錦囊妙計。

每個講者的背景做成翻牌,一打開是當時的演講題目,透過掃描 QR code 則會有講者介紹,瞬間拉近與學員的距離,非常用心。

展區內我最喜歡「職場前輩說」的互動裝置,可以拿起電話直接和職場教練通話,專家們會線上解答彷如親臨現場。

另一頭的「職涯十字路」亦是本次展覽最有趣的角落,可以循著問答路線,為自己的職涯難題找到解答。

最終將求職者分成四種職涯人格,對應到不同的職場建議,並且驚喜出現「彩蛋」,一顆足以扭轉未來的職涯蛋,裡頭藏著籤詩跟小禮物,引起不少參觀者搶著體驗。

從 2014 年開始舉辦「鋼鐵人職場體驗計畫」,讓學員實際體驗真實業界的工作環境,這七年來有124個民營單位協辦,參與人數多達 1016 位,更有不少學員在結訓後,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做到雙贏的媒合服務。

看完一整年的精彩記錄,跟著 YS 學員一起長大的感覺真好,常自嘲自己是靈異體質,在職場上遇到的牛鬼蛇神不在少數,2019年寫下一本《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純粹想紀錄十年間的打怪經驗,拐了一個彎,卻成為上進青年們的職涯引路燈,仔細想想前面的曲折果然有它的用意。

每次在 YS 被喊「威廉老師」多少有點害羞,兩年之間彼此從不自在變成親切,被學員的熱情與積極深深打動,帶著不想輸給大夥兒的心情回到職場,總想著下次見面時,還能帶來更厚實、更受用的經驗可以分享。

(與 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  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合作文)


 

 
新鮮人卡關必讀的職場求生指南《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發行以來深受讀者喜愛,2022年四月再版上市,在誠品與各大書店皆有販售,懶得跑一趟的話,就讓博客來 Books.com誠品線上幫幫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