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年催眠秀】S01E18│談成長:二十歲找方向,三十歲嚐失敗,四十歲懂得愛也能接受不愛 feat. 艾莉

怎麼還沒睡?是不是在等威年催眠秀?來聽戴著矯正維持器口齒不清的威廉,在《威年催眠秀》 Podcast 節目裡,陪你睡前暢聊職場、人際關係,以及單身生活的大小事。

威年催眠秀繼《低潮時最怕聽到別人說加油,你其實不必勉強努力》後,本集再度邀請到作家艾莉。

當我問及:「經歷那麼多失望,你還相信真愛嗎?」她立刻神回:「我每段感情都是真愛啊。」享受過程派的艾莉與結果論者的威廉共同理出頭緒,究竟長年單身的人,究竟是習慣了獨處,還是害怕付出之後沒結果,以致於築下城牆處處提防。

二十歲急著想定義自己,三十歲學著更喜歡自己,四十歲的艾莉從容面對自己的所有決定,哪怕身邊的人來了又去,她安撫著說:「其實愛一個人不需要追求結果,只要當下感到幸福,那就是愛了。」這番話聽來多自在啊!


威廉(以下簡稱W):那天,我碰到一個剛離婚的朋友,對方當初結婚時轟轟烈烈,是人人稱羨的豪門婚姻,我問我:「你會有一種選擇錯誤的不甘心嗎?」我淡然地回我:「我好得很,對我來說是一種解脫。」

轉念或許是一個方法,但很多時候一開始的觀念若對了,就不需要硬轉,可否請艾莉從書裡面的文章,分享給聽眾們一些舒心又自在的感情觀。

艾莉(以下簡稱 A):我自己談戀愛時,一開始當然會非常投入,但我是那種「跟前任老死不相往來,以後不做朋友」的人。當投入這段感情時,若是全心全意──對得起你,對得起「我們」,最終哭夠、傷夠了,那就到此為止。

對於解不開的點,我不會過度執著,反覆檢討哪個環節出了錯,我注重相愛的當下,而不是結果論者。

W:一段關係裡,過多的情緒與對感情要求絕對完美的結果,無形中會造成對方極大的壓力。

A:我建議去體解對方「表達在乎」的作為不一定跟你一樣,人生中遇到一個你願意「花時間跟他耗」的人真的不容易,應該婉轉地讓對方知道自己想要怎樣被對待,而不是執著在沒有必要的自尊。

我是個一直在談戀愛的人,覺得「就算結婚也要保有戀愛的感覺,世上才沒有像家人一樣的感情。」但最近的我有了新的想法:如果我跟你聊得來,不用急著在一起,大家的日子都蠻忙的,如果我們都還沒做好準備,就暫時維持兩個人都在乎、關心著對方就好。

W:很多人在曖昧時都會犯一個錯──急著確認關係。感情的觀察期很必要,愈年輕時觀察期愈短,成立關係的理由愈薄弱,那關係就愈容易散掉。經歷過各種不算數的愛情,我發現「好好認識」一個人很重要。可以在曖昧期多多溝通,但不要太快攤牌那個你所期待的結果。

我曾經問一個朋友「戀愛一兩年又分手,不是很浪費時間嗎?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真愛嗎?」朋友卻說,「不會啊,那就是『談戀愛』,為什麼不能享受其中呢?看待愛情不需要一套絕對的價值跟標準,愛是一種自然而然發生的感覺,愛並不分真愛或假愛,愛一個人的當下爽得不得了,根本不會想到以後會怎樣。」

朋友還加碼剖析我為什麼長年維持單身,根本在害怕本來是兩個人,又回到自己一個人。

許多人在感情裡,不允許自己有太多太莽撞的決定,想到要跟陌生人交代自己的一輩子就覺得退卻,但這些都只是你所預設的過度想像,等你遇到那個人,恨不得掏心掏肺還樂此不疲,這就是愛情的力量。

在愛情裡過得很自在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他們不會預設任何情況,總是坦然面對並期待愛情的發生。

有辦法帶給別人力量的人,必定經歷過一些支離破碎的狀態,當他重新站起來,堅強會加倍。那麼看似豁達的艾莉,有過摔到爬不起來過嗎?想聽聽姐的「失敗學」,回想二十、三十跟四十的年紀,各舉一件足以一夜長大的重要低潮,以及從中學到什麼。

A:我的人生有些「八點檔」,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大人可以多醜陋,從小我就知道要乖乖懂事、不吵不鬧、懂看臉色才是乖小孩,也在年紀很小時就遇到男友劈腿我最好的朋友,驚呼原來電視電影演的全都是真的。

每個世代面對的人生課題都不太一樣,我二十幾歲的人生課題是定義自己的方向,雖然我認為自己工作上是一個幸運的人,但有時也不免懷疑「這真的是我想要做的事嗎?」

透過慢慢微調方向,確知自己的個性不適合需要大量社交、性格不能橫衝直撞,成敗也無法完全操之在己的電視產業,在轉換跑道製作廣播節目後,可以一人掌握全局、保證節目播出時會是自己要的樣子,總算滿足了我控制狂的心情。

而三十幾歲時,則在感情上跌跌撞撞,我也曾覺得沒自信,認為像自己這樣長得不是特別美、脾氣又不好的難搞之人,不可能會那麼簡單談成一段戀愛,不可能會這麼容易幸福。

我的心中總有一個陰暗的小女孩,會在感覺受傷的時候把我拉到角落說「妳看,我們就是適合待在這裡,不會有人來愛你的,你就乖乖待著就好了!那些壞脾氣不要表現出來 ,因為沒有人會接受,要懂事!」但是長久下來我發現,不開心的自己,是無法在一段感情中長久相處的。

所幸我的桃花一直沒有停過(笑),直到現在,我仍然覺得一輩子都要談戀愛。三十幾歲時感情的不順遂,帶我的體悟是,真的要在感情裡做你自己,要顧及對方的感受,但不該顧及他的臉色,當你與對方相處時,感到開心自在之外,還覺得怎麼愈來愈喜歡自己,不擔心害怕表現出愈來愈多的自己,那才會是一段真正好的感情。

找到那個可以讓你舒服自在做自己的人,在一起時,你不僅會喜歡「你們」,也會喜歡跟他在一起時的「你」自己。

走到四十幾歲,我覺得人生想法應該定型,無論職場、人際、親情、愛情,都關乎你要用怎樣的人生觀去過好人生的後半場,這些是難以擺脫的包袱,若還是溝通得來就好好相處,若真的溝通不來,不妨就相忘於江湖。

姊的開示時間

網友提問1:我已經很認真了,但一直做不到家人的期待。

A:原生家庭最弔詭的現象是,愈聽話懂事的孩子總被要求愈多;從小就叛逆惹事的,家人反而不放期待。

如何掙脫經年累月的問題?我建議無論如何一定要「講出來」,不講事情只會持續累積,講了事情一定會有改變,沒有改變就大爆發,那樣不論結果好壞,至少一定會有改變。

這個做法只是想告訴你:不要一直當最懂事最聽話的小孩,要讓家人知道「你們的事我會放心上,但我也有我的人生要過」。

網友提問2:已經單身好多年,也很習慣現在的生活,但在四十歲這年突然有點慌張,是該堅持自我,還是轉換心態積極一點,找個人來作伴。

A:這個問題應該問你自己,如果你覺得一輩子就要一個人過那也很好,那就開始規劃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光是一個人把日子過好,就足以讓你很有魅力。

長期單身沒有談戀愛的人容易有一個狀況,那就是太滿意自己的現況,久而久之失去對人的興趣,以致劃地自限。如果你想要談戀愛,那就慢慢打開自己,去認識新的人,對人產生好奇,才會有新的可能發生。

網友提問3:周遭朋友成家立業,似乎過得很有成就,反觀自己卻顯得平庸毫不起眼,讓我喪失交際能力,只想躲起來。

A:跟別人比較出來的心態,常常會讓自己覺得很失敗。我們常常把自己會的事情想得太簡單,但那些在別人看來其實都是很厲害的,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開心快樂,這就是「冒充者症候群」的心態。

如果你沒辦法很快找到覺得自己值得驕傲的地方,可以試著從值得稱讚自己的小地方看起,把自己抽離,以客觀的立場去「列清單」,找到自己的小優點,建立微小的成就感,去慢慢累積喜歡自己的心情。

W:節目的最後,請艾莉再跟聽眾宣傳一下妳的新書。

A:我的第 8 本書《堅強是你說了一輩子的謊》,開賣 3 天新冠疫情就爆發了。疫情期間如果心浮氣躁,推薦大家可以來看這本書,保證好哭又好看!你會在裡面找到你想要的解答,可以把它當成「解答之書」,當人生遇到什麼問題,默想十秒翻開的那頁,就是給你的解答。

W:我以為長大是一瞬間的事,是一件事,沒想到它是未曾停止過的磨練,離開原生家庭跟學校的保溫箱,大人一定得要堅強嗎?我想未必。想當個大人也好,想當個孩子也好,我們活著的每一刻,都在學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都在寫一本署名給自己的人生哲學。

📍 上集推薦:低潮時最怕聽到別人說加油,你其實不必勉強努力


【威年催眠秀】E18 談成長(feat. 艾莉)完整內容請用力聽爆。


▪️ 一個人睡,好過兩個人互搶棉被 ▪️

威年催眠秀》第二季「新獨居時代」正式開播,每週日晚上九點更新。

追蹤《威年催眠秀》專屬 IG 頻道 @williamtsengshow,當集來賓精彩金句、私房彩蛋搶先放送。


 

「一個人孤獨老去我不怕,
我害怕,到老都不知道怎麼面對孤獨。」──威廉

五十篇作為時光寶藏的散文,
書寫著一人生活的悠然自在、心沉意定。
獨挑大梁的獨角戲,結局一定很幸福。

威廉首部散文創作
我忙著孤獨:獨居時代的悠然自在
2021/12/20 已正式上市。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