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通常是公司湧進最多新人的時間,年中轉職、新鮮人初入職場跟暑期實習,我總會站在位置上深吸一口氣,故作陶醉地說:「啊嘶!充滿青春朝氣的感覺真好。」看著這些生嫩面孔,忍不住折著手指數,我離開校園究竟幾年,三年、五年、十年,超過兩隻手之後就沒刻意去算,好久了。
翻開大學畢業冊,當時每個人都得交一張個人擺拍,比照雜誌封面設計,用幾句自述作為標題,寫著「人稱小聰明達人,旁門左道100招,設計系求生詳解」,靠在白牆上頭的我神情睥睨,恥度頗高。
作業雜如草、重如山的設計系學生生活,讓我很快地顯露疲態,越到後面越沒勁,無所不用其極地應付,只要能用最少的力氣跟時間,完成作業並且拿到高分,就是聰明才智的完美展現,哪怕過程回想起來有點不堪,目的達到就好。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認定這是過人之處,對於別人沒想到的投機做法,感到沾沾自喜。

畢業後求職先從本業找起,面試過幾家設計公司,我的作品集裡塞著不少敷衍了事的作品,被明眼人看破手腳,偏偏對方最有興趣的是一件掛名性質很高的共同創作,問到啞口無言,還要我介紹這位優秀的同學給他當員工,當下我只想趕快逃出這間會議室。
軟釘子碰得早是好事,小聰明可以拿來應付突發事件,一次、兩次可以,太依賴它會讓人忘記要腳踏實地。往後我寧願花多一點時間,就算被笑方法笨拙也無所謂,最重要是能累積到實際作戰能力,這才是最有用的生存本事。
實習生 J 一來就寫出熱門文章,讓我印象深刻,記住名字之後的互動自然變多,初階工作游刃有餘,決定請他試試作專題報導,磨鍊出更好的寫文技巧是我的回饋。網站編輯每天的工作量固定,同樣的產值卻有不同的素質,但從交出的文章跟選圖就能感受到用心與否。

當時身為主管,沒時間一一審閱文章,確認內容的質量,只好隨機抽查。寫得不好,我會退稿要求修改,在不支薪的前提之下,被要求做到業界水準,一次兩次可以,但多半的實習生很快就會露出疲態,開始草率應付被主管交付的工作,J 也不例外。
文章寫得差還算事小,我更在意的是「似曾相識」。J 有幾篇文章內容,是不曉得在哪看過的文字,或是哪個媒體下過類似的標題,撩起我的警覺心,隨便複製一段放到搜尋框,果真跑出答案,對著學生說抄襲怕太傷人,只好婉轉地請對方重寫。
這番情景我並不陌生,剛入行時,曾經託付一位專欄寫手,當他的稿件交到主管手裡,過沒多久我就被退稿:「威廉,這篇稿子是誰寫的?請他重寫。」我心有不平地反問:「我看不出來哪裡不好,需要到重寫。」主管面無表情地請我看著螢幕,如同我檢視實習生文章的方式,當時的我驚訝到說不出話來。

這位習慣致敬他人作品的寫手是雜誌同行,在業界幾經流轉,始終累積不到太多正面評價,習慣取巧行事,確實也曾踢到鐵板,害公司吃上侵權官司,成為警世教材。就算能在原公司靠著耍手段苟且偷生,一但碰到改組、調職、轉職絕對現出原形,能力禁不起驗證。連自己專業領域都想草率應付,無法累積實力,逃不過轉行,在職涯載浮載沈的宿命。
不想碰碎實習生的心,所以我沒搬出這段故事,但心裡默默有底。離開學校來到職場,我很快就碰到道行更高的投機同事,明明遲到很久,但他的卡永遠都可以準時打;同樣的工作量卻有不同作法,喜歡裝作什麼都不會,引來熱心的同事幫忙,幫著幫著事情就做完了,他再拿去交差。
想變強的人,巴不得有更多機會可以練習,小聰明禁不起時間考驗,庸庸碌碌是這類人的命運,習慣耍小手段、矇混過關的職場格局實在大不到哪去。眼看同期入行的同事一路高升,而他還在為了不被淘汰,努力投機,旁人看來實在不意外。
再聽到J的名字已經是一年後了,從實習生變成求職者,同行向我打聽這份履歷的真實性,我看了一下內容,想起當年被面試官輕輕打臉的自己,我決定不帶任何情緒回覆對方:「他這人的資質不錯,但需要花點時間好好的帶。」

- Photo by Debbie Kuo
- Product by TIMBERLAND
- 部分本文同步刊載於台灣版《VOGUE ME》第五期。
- 若是真心愛我,愛到想要有多點互動,請到臉書找秘密社團「青春有限公司」,務必回答完三個問題,才會放你進來。
《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https://goo.gl/UtrmBS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nother.wt
Youtube:https://pse.is/APHKC
Website:http://williamtseng.com